楔子
又是一段如雲似霧的歷史,關於當年的人,關於當年的事兒。
就算是當初的朦朧少年,歲月的一個花甲之重,也能風化親歷者的許多曾經記憶
我們讓時間先回到公元1928年的民國十七年,這一年的八月七日,南京《中央日報》報道:
(東方五日北平電)在北平未才九十英里之乾隆帝后寢陵即有名之東陡,被偷掘,棺內所藏珍貴物品為金銀珠寶等悉被竊取無遺石聞此率為褚玉璞舊部目下已改編為革命軍之譚溫江部,與當地有力者同謀,借用軍汰五百名從事發掇,盜取時寶價值估計約三百萬元以上。譚之弟暗中來平鑽售贓品。經中國骨董商告密,已被譽備司令部派人構獲,其後不知何故,又將其釋杖。文物維持會及滿人,現正運動司法當局,嚴想人犯,聞在天津鉑售之寶物為數甚巨雲。
其實在三天以前,還有一則訊息已經由路透社在北平的辦事處衍射到世界各地:
掘盜乾隆等墳墓案,據有關人士稱,共發十三棺,其珍寶價值三四千萬元,今已將褚玉璞舊部改編軍隊中拘獲少年軍官一人,該軍官供述一切,謂褚將守陵之兵逐走,然後費兩星期時間,始覓見棺木。乾隆墓中有子母西瓜一枚.慈禧墓中有大鑽石一粒,價值甚巨。各物均在天津出售,此事由閻錫山聞後乃下令徹查。
在民國十七年的那個夏天,許多中國人在戰亂四起的動盪不安中,心裡還多有一份好奇,清東陵到底怎麼了?
因為那裡有順治,有康熙,有乾隆,有咸豐,有同治,還有14位皇后,136位嬪妃和一位公主,就連剛剛去世不久的老佛爺,也身在其中!
這裡有一份慈禧陵部分陪葬文物估價清單:
金絲錦被值價八萬四千兩,鑲八分珠一百粒、三分珠三百零四粒、六厘珠一千兩百粒。
米珠一萬八千粒、紅蘭寶石大塊約重四錢十八塊,小塊者六十七塊、祖母綠五分者兩塊,碧璽、白玉共兩百零三塊(略估珠值八十五萬四千兩百兩,寶石約值四萬兩千兩)。
繡佛串珠褥制價兩萬兩千兩,用兩分珠一千三百二十粒(約估值兩萬兩千兩百兩)
頭頂翡翠荷葉重二十二兩五錢(估值八十五萬兩)
腳等碧璽蓮花,重三十六兩八錢(估值七十五萬兩)
後身著串珠袍褂兩件,繡價八千兩,共用大珠四百二十粒、中珠一千粒、一份小珠四千五佰粒、寶石大小共用一千一百三十五塊(估值一百二十萬兩)
後頭戴朝珠三掛,兩掛珠,一掛紅石,(約值二百四十五兩)
後頭戴活計十八子珠敬等,共用八百粒,寶石三十五塊(約值十九萬兩)
陀羅經被鋪珠八百二十粒(估值十六萬兩)
珠冠制價五萬五千兩,用大珠四兩者一粒(估價一千萬兩)
身旁金佛每尊八兩重,共二十七尊,翡翠佛每尊重六兩共二十七尊,玉佛每尊重六兩共二十七尊,紅寶石佛每尊重三兩五錢共二十七尊(共約值六十二萬兩)
足旁左右翡翠西瓜各一枚,青皮、紅瓤、白籽、*(約值二百二十萬兩)
翡翠甜瓜四枚,系兩白皮黃籽瓤者,兩青皮白籽黃瓤者(約值六十萬兩)。翡翠桃十個,桃青色,粉紅尖,黃寶石李一百個,紅寶石杏六十個,紅寶石棗四十個(共約值九萬五千兩)
聞尚有兩翡翠白菜,系綠葉白心,菜心尚落一蟈蟈滿綠,葉旁落兩馬蜂,系黃色者。但公帳未列,或為王公等敬也。左旁玉藕三節,上有灰色汙泥狀,藕上長出綠荷葉、粉蓮花、黑荸薺等一支(約值一百萬兩),右旁珊瑚樹一枝(約值五十三萬兩),該珊瑚樹系紅色,樹上繞櫻桃一條,青梗、綠葉、紅果,樹上落一翠鳥,亦為天然寶物也。番佛四十八尊,約值五萬兩千兩,番佛每尊高不及兩寸,皆白玉質,佛為白身,白足著黃鞋,披紅衣,手持紅蓮花一支,亦天然生成者。
經過歷史查證對比與貨物等價計算得出,清代一兩白銀摺合現在人民幣約為200元,但金錢真的能給文物做出一個全面而又準確的價值參考嗎?
現如今,這些文物,它們又身在哪裡?
作者題外話:一個廢棄的舊都,一座神秘的要塞,一家奇怪的牧民,一位傳奇的老人
黑雲壓頂城欲摧
故事中的情節落差之感,請您參考《國家寶藏之傳國玉璽》,書接上回:
呂方與周米在數天之後從河南起程奔赴內蒙,火車兩天之後到達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