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4 / 4)

小說:病是自家生 作者:九十八度

⑦另外,海水及海產品中經常帶有細菌,能使人、鼠、貓和狗致病,以前曾稱為致病性嗜鹽菌,後發現它是有溶血能力的弧菌,故改稱副溶血性弧菌。夏季海產品帶菌率平均高達90%以上,以墨魚、海蟹為最高,其次是帶魚、大黃魚等。沿海地區食品行業人員及炊具也經常帶菌,又可汙染相接觸的其他食品,稱為交叉汙染。

細菌汙染不僅使海產品發生細菌及其毒素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且由於細菌作用引起海產品腐敗變質,產生很多有毒物質,引起相應的有毒海產品中毒。巴魚等青皮紅肉魚類及海蟹等發生過敏性組胺中毒就是其中的一種。河豚魚肉中毒往往也是由於魚體腐敗,內臟及血液中的河豚毒素浸進肌肉中造成。

⑧吃海產品最重要的是,不但要預防弧菌及有毒貝類引起的食物中毒,還要預防因海產品腐敗變質引起的毒素中毒。在加工處理時,盛裝海產品所接觸的一切容器和用具,應注意清洗消毒;且不能使用這批用具處理熟制食品,以防把病菌或毒素帶到熟食品上,造成非海產品的海產品中毒。

細菌大都很怕加熱,在90攝氏度時,一分鐘即可殺死,故不要生吃海物,一般用急火餾炒幾分鐘即可安全,如是螃蟹,海螺等有硬殼的完整海物,則必須加熱徹底,一般需煮、蒸30分鐘才可食。

對那些確實不能馬上加熱處理的海物可採用鹽漬法。如海蟹、蝦在打撈出海時,即用飽和鹽水浸泡數小時,並晾曬,食前再用清水浸泡清洗後烹製。

在涼拌海味時,可先將海物加食醋浸泡幾分鐘後,再加其他作料。因弧菌對醋酸抵抗力極低,在普通醋內1鍾即可死亡。組胺是鹼性,用濃度較大的醋浸泡,也可破壞大部分毒性,然後再按常規烹調方法制作、食用。

⑨海鮮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鈣、磷等營養素,但若同含鞣酸量較高的食品一起吃,不僅會降低海鮮的營養成分,而且會使海鮮中的鈣類與鞣酸結合,生成一種不易消化的物質,導致嘔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