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能不引起轟動。
孤獨行雲面帶迷人微笑,手裡輕搖著一把檀香扇,緩步在一條直通南陽的官道上走著,至於那匹馬,他已經忘得一乾二淨,反正他還真不在乎這麼點錢。現在的他,倒是又鬆懈了下來,辛苦了一年,也該四處走走,觀賞一下游戲裡的風景,體察一下民情。當然,這所謂的體察民情是一般玩家不希望看到的,因為他的出現就代表著死亡。
南陽城是當年諸葛先生的故居,雖然不大,因為地出要衝,南來北往的客人特別多,所以也五臟俱全,酒樓,客棧,馬店,滿城子都是。孤獨行雲的到來自然不少玩家得到了訊息,都是遠遠跟在後面觀看,沒人敢近身。
顯然,這種做法是十分聰明和理智的,因為孤獨行雲剛到了南陽城中心廣場,就來了一個標誌性的獅子吼,頓時震得廣場上人仰馬翻。不過,孤獨行雲十分不滿意這種效果,因為雖然他的等級到了3oo級,可上限內力卻一直沒時間打坐修煉,不少玩家都只是被震暈過去,而沒被震死。
這讓孤獨行雲再也沒什麼心情遊山玩水,重新買了一匹馬之後,星夜趕路,繼續向北,路經汝州,到達了嵩山腳下。( )
第二十六章 闖少林
少林寺坐落於河南省嵩山,嵩山由兩座群山組成,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各擁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是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少林寺建立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當時,天竺僧人跋陀由西域跋涉兒來,得到虔信佛學的孝文帝的禮敬。跋陀見嵩山很象一朵蓮花,便有意在「花」中立寺,孝文帝遂在少室山建造少林寺供養跋陀。後來又過了三十餘年,南天竺僧人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廣羅弟子,傳授禪宗,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開山祖師。
少林武技,名顯於世,始於隋末。當時少林寺有十三武僧,應秦王李世民之邀,出山參加了討平王世充的戰役,他們憑著群的技藝,活擒王世充的侄兒王仁則,逼降王世充。勝利後論功行賞,除曇宗一人受封大將軍外,其餘十二人不願受封,迴歸少林,但均獲賜紫羅袈裟,另賜少林寺大量的田地、銀兩,並賜「立僧兵」、「酒肉」等「榮寵」!自此少林寺遂以武聞名於世。
少林寺和尚自唐以來曾多次應徵。元朝時的福裕和尚因功封為晉國公;明朝的小山和尚曾三次徵邊,皇室為他在少林寺前建立旗杆和石獅。不過,最動人的還是要數明代少林武僧抗擊倭寇的故事。在明代中葉,中國東南緣海一帶經常受到日本倭寇的侵擾,他們劫奪財物、屠殺居民、擄掠人口。嘉靖年間,少林寺月空和尚接到都督萬表的檄文,立即組成了一支有三十多位和尚參加的僧兵隊伍,開赴松江一帶御倭。在戰鬥中人人奮勇,手執鐵棍擊殺倭寇甚多。但是後來他們卻不幸誤中埋伏,終於寡不敵眾,月空等三十多位愛國的和尚全部壯烈犧牲,為抗擊倭寇侵略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少林寺在悠長的歷史中,可謂歷盡滄桑,它有過香火繚繞、鐘鼓齊鳴的鼎盛時代,又屢糟兵燹風雨的劫難。隋文帝時代,對佛教大力扶持,賜一百頃田地給少林寺,以供寺僧食用。少林寺漸漸佛業興隆。隋末天下大亂,烽煙四起,一場大火把整座寺院化為灰燼。
到了唐太宗時代,少林寺才恢復元氣,寺內殿宇樓閣林立,全寺佔地一萬多畝,寺僧約二千人。但以後少林寺又隨著厲代統治者對佛教的抑揚而迭遭變故。現在寺內許多建築多是明清兩代所建。少林寺的山門,是清雍正年代奉敕建造,山門上「少林寺」的門匾則是清康熙皇帝的御筆。
少林寺的最後一次劫難,生在一九二八年。當時軍閥石友三以少林寺輔助他的對頭樊鍾秀為理由,三月十五日攻佔寺院,先縱火焚燬法堂,次日,又把天王殿、大雄殿、緊那羅殿等多處盡付一炬。這千年古剎,從此化為焦土,時人嘆為浩劫。
嵩山古稱方外,又稱崇山,為五嶽中的中嶽,由太室少室二山沿綿而成。漢武帝時稱“嵩高”,取自詩經 “嵩嶽維高,峻極於天”,道教以之為第六小洞天。孤獨行雲來到山腳下的太室闕,抬眼望去,只見闋高丈餘,南面刻“中嶽太室陽城”六字,篆文古樸,蒼勁有力。
眼前出現一條岔路口,一條是通往嵩山少林寺的,另外一條自然是去嵩山派的路了。對於嵩山派,孤獨行雲實在沒什麼印象,只知道是“五嶽劍派”之,具體有什麼絕活,恐怕也只有左冷禪的寒冰綿掌有些知名度罷了。總之,比起“五嶽劍派”之一的華山派,孤獨行雲總覺得差了不少。
“果然不愧為名山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