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重慶解放。
29日,國民政府西逃成都,以作最後的掙扎。
為了收拾殘局,陳立夫也隨蔣介石來到成都。
他將特務召集起來進行訓話,說什麼“只要拖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黨國即可復興”。
但這些話也不能維繫人心了,大小特務紛紛要求陳立夫安排他們逃往臺灣。
陳立夫仍然要求他們鼓起勇氣,堅持到底。
蔣介石到成都後,提出一個新的戰略計劃,當時有三種構想,一是退守雲南,二是固守川西,三是撤到西康。
但當時川軍將領都不理睬蔣介石。
一天,蔣對陳立夫說:“真奇怪,我召集軍事會議,一些人都不來了。
”陳立夫一聽,就預感到要出事了,他認為三種構想已不能實行。
當時蔣介石說:“下一步,你和閻院長先飛臺灣,我準備去西康。
”陳立夫即反對:“不能去那裡,劉文輝在那裡搞了幾十年,他如在機場請總統訓話,再來一次西安事變的翻版怎麼辦呢?”蔣介石沉凝一下說:“那我去雲南好了。
”陳立夫又表示反對:“盧漢也靠不住,雲南絕對去不得。
”蔣介石終於打消念頭,改派張群去,結果被盧漢扣留,幾天後,雲南正式宣佈脫離蔣政權轉向共產黨。
後來陳立夫十分得意地說他在最後時刻做了對得起蔣介石的三件事:第一是有效地阻止了李宗仁對黨政權力的進一步謀取;第二,促成了蔣的復職;第三,救了蔣的性命。
此時,川軍將領紛紛起義,人民解放軍連克成都以南的簡陽、仁壽、樂山等地,切斷了國民黨的退路。
陳立夫見勢不妙,雖要別人堅持到底,自己卻一分鐘也不能堅持,慌忙登上飛機匆匆逃離成都。
不料飛機赴臺途中,遭遇寒流、駕駛員臨時決定返回成都,當飛機緩緩降落時,陳立夫發現城市燈火輝煌,疑為是到了漢口,當時從皮包內取出手槍,準備自殺。
旁人覺得奇怪,問明情由,告知是成都,一場虛驚才化為烏有。
陳立夫忙問返航原因,才知是同機的閻錫山攜帶了數十箱金條,負載超重所致。
後來,閻錫山減少了衛士,第二天飛機重新起飛,真正要離開大陸了。
當飛機穿越群山之間,徘徊於雲海之上時,陳立夫的心情格外難受,作為敗軍之將,他有一種被自己國家拋棄了的感覺,將來的歸宿在哪裡,將來的命運如何,他自己也不能定,一種“天涯芳草迷歸路”的心情油然而起。
。 想看書來
曲終人散(1)
當中國大陸歡慶解放,鼓樂高奏,禮炮聲聲,萬眾歡顏之際,陳果夫與陳立夫及他們的父親、家人在臺灣孤島的臺中市,在唉聲嘆氣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1950年的臺灣,處於一種極度混亂之中。
經濟上,臺灣全島面積只有36000多平方公里,山脈佔去三分之二,可耕地不及三分之一,人口600萬。
在一般情況下,人民生活尚能過得去,現在一下子湧來200多萬軍民,人口壓力大增,這就使經濟狀況本來不太好的臺灣陷於生產失調,通貨膨脹中。
政治上,國民黨大陸政權完蛋,敗走孤島後,各派系互相埋怨,互相爭鬥,矛盾更加激烈。
李宗仁遠走美國,蔣介石復出未久,各行政部門殘缺不全,一盤散沙,物換星移,人事全非。
軍事上,國民黨軍隊雖還剩下60萬,但都是敗兵殘卒,烏合之眾,虛張聲勢有餘,正式臨戰不足,官兵成分五花八門,而且驚魂未定,充滿恐懼心理。
總之,整個臺灣島處於惶惶不可終日之中。
陳立夫到臺灣後,還想整理一下舊部,再張昔日雄威,但CC派有的留在大陸,有的逃亡海外,來臺的一些CC派人物,有的忙於找房子安排家屬,有的不想重操舊業,還有的剛從大陸逃來,餘驚尤存,因此一下子很難再成勢力。
陳立夫面對這倒塌了的CC派亂攤子,不禁發出無可奈何的慨嘆,整天在百無聊賴中度日。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正式復職,他將大陸失敗的責任一概推給李宗仁,開始著手收拾殘局,苦心經營臺灣孤島。
蔣介石認為,臺灣目前局勢不穩,以前大陸的一套人事顯然不適用了,要穩定人心,必須調整人事,因此,他大幅度更換了各級行政人選。
其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