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也很難去說,因為叫好不叫座的例子也有,想當年差點讓福克斯破產的《埃及豔后》就是典型,它製作極其精良,內容非常宏大,但因為時代的緣故卻沒能功成名就。
人們也難免怕三體會面臨這個局面,畢竟已經投資了上百億進去,在立意高度上更是冠以了文化輸出的色彩,肩膀承受的擔子可不輕……就在這種忐忑又期待中,電影上映了。
電影開頭以奈米科學家汪淼眼睛裡看到一串倒計時開始。
說實話三體小說的第一部,劇情確實比較平淡,多數內容都在為後來做環環相扣的鋪墊,所以拍成電影很考驗功力!
這一部被拍成了懸疑解密的風格,在故事穿插倒數中描述了葉文潔的舉動緣由,揭開人類星際大幕的開端。
雖然敘事性的內容比較多,但畫面還是有不少讓書迷大飽眼福的,比如對三體人世界的場景,想象力讓眾人歡呼。
還有三體人低維展開用鎖死地球科技的場景,還原了書中經典場景。還有奈米材料切割船體的高c部分,更是用金錢堆出來的實景拍攝。
電影末尾揭示大反派的艦隊來了,人類災難將至!
電影就結束了。
第一部確實敘事比較多,科幻畫面的機會比較少,也就有點像指環王第一部的前部分,大家都在忙著集結隊伍,熱鬧才剛剛開始。
不過拍成懸疑題材算是中和了這種沉悶,優勢建立在小說發行多年來,世界範圍內都有受眾,大家還是能保持著耐心看下去,並期待下一部。
首映也在掌聲中落下帷幕。
林啟山因為看過後面幾部,他感覺這個鋪墊不沉悶,反而恰到好處,因為這一步過後,往後將是此起彼伏的精彩,頭腦風暴一樣的科幻震撼了。
第4部都是卡梅隆執導,從面壁者,到水滴團滅地球艦隊,再到威懾紀元,特別適合卡梅隆這種場面大師。
最後567部是諾蘭,這裡會牽扯到高維度空間,一定數學思想的畫面,甚至需要計算機來展二維世界的構思,他的天馬行空是合乎時宜。
電影首映當晚,各路影評也隨之冒了出來。
評價有好有壞,總體來說比較規矩,很多影評人都覺得它不能說爛,但也不是特別驚人,打個7分沒問題,只是面對如此龐大的投入,給人的驚喜並不足夠。
但也有小說書迷覺得,電影已經超出預期的把沉悶的第一部拍生動了,他們非常強烈期待第二部,也就是在不久後的春節檔!
一年放兩部,這個熱情足夠讓被吊起胃口的觀眾,繼續跨入影院……影評人同樣給了這個面子,期待下一部上映。
至於國外方面?也難免因為文化差異,看得比國內觀眾更加迷糊一些,但是在設計科幻的部分,以及最後切割船體的畫面,還是加了不少分。
國外的評價比國內要低一些,idb給62分左右,其受眾主要來源就是書迷,其餘觀眾不太能一次就弄懂東方文化濃郁的題材。
但電影的票房並不算太難看,第一部國內就取得了30億+的票房成績,再加上海外上映的也有一億美元,相對於電影成本肯定是不賺錢,但也沒有虧掉褲子。
林啟山更多是抱著一個推動文化傳播的心態,就目前現狀告訴他,電影還是很能打的,畢竟王牌還沒出呢!
ps:精準卡到30號結束,沒耐心的可以養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