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山現在專心於出艙工作,他身上掛著工具,跟著指令長爬出去,外邊漆黑深邃的宇宙星空,讓人看久了有點茫然,感覺自己不過滄海一粟,窮極一生也不及宇宙之須臾,難免遺憾於見不到未來的壯麗浩大。
“這很漂亮對嗎?”
飄在前面的庫德林斯基說。
林啟山這些天一直都在看風景,但當親身暴露在宇宙當中時,這種感覺更強烈了:“我發現任何事情與之相比都不能稱之為偉大!”
庫德林斯基聲音傳來:“所以這是這個職業最好的事情,明白人的渺小,讓自己不會輕易停下!跟我來!風景後面再看!”
林啟山跟上對方,抓緊了空間站表面的扶手,在這個廣闊無垠的世界裡,似乎只要自己鬆手,那就再無回頭路了。
“不用抓太緊。”飄前面的庫德林斯基依然知他所想,“放輕鬆,想象自己不過是在太空中漫步的舞者!”
老前輩的經驗提點依然照顧到位,很讓人放心。
林啟山漸漸放鬆下來情緒,跟上對方。
作業的內容在地面很尋常,檢查維護,遇到問題就進行替換。但把這事情放到太空中後,這一切都變得笨拙,考驗靈活考驗腦筋起來。
國際空間站內部雖然擁擠不堪,但爬到外表來看它卻是個龐然大物,太陽能電池板像翅膀一樣展開,吸收來自遠方太陽爆發的能量。
偶爾看一眼腳下,深邃的黑暗中那顆發亮的星球裡,雲層刷刷走過,不住在提醒著他,這是他這輩子經歷的最快速度,環繞地球一週只需要一個半小時。
“下一模組!跟上來!”
前方工作的庫德林斯基,聲音富有熱情。
儘管知道林啟山不是職業航天員,但依然像個老師一樣,告訴他細節,教給他訣竅,林啟山一一聽取,偶爾在通訊中對地面觀眾解釋。
直播的互動效果沒有昨天那麼好了,但觀眾數量依然眾多,因為艙外作業實屬罕見,對於我國也需要天宮建成後,才會有這一幕。
同是國人的身份提供了很不錯的代入感,林啟山非常人能及的身份在他們眼裡就像電影主角,是許多人的偶像和驕傲,一舉一動牽掛人心。
評論區裡就有刷過:“沒有任何電影藝術成分,對話語言我也聽不懂,但卻比看科幻片還更讓我投入”!
“給我感覺就像是有史以來最真實的科幻大片!”
“雖然內容很嚴肅,但是看到前面宇航員雙腳不著地前後來回擺動,我總感覺特別可愛!”
“同上!”
各路有才的網民,給這無聲的畫面配上了許多有趣的文字,幽默的這幫人讓這直播變得更加詼諧起來。
林啟山偶爾也解釋一下當前在做什麼。
“前面那位是我的指令長,庫德林斯基同志,他正在檢查訊號天線,我們直播的畫面就是透過它傳向地面的。”
“太空的網速還不賴,如果能叫外賣的話,我想地面很多朋友,應該都可以宅很久,每天這麼看看地球,看看月亮。”
偶爾幾句,也會被人們或調侃或重複。
直播內容也會被擷取下來,剪輯成為影片,今後在趣拍或者其他平臺比如b站播放,讓玩梗的大軍繼續加入。
整個艙外行走和維修檢查工作,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中途偶有休息,林啟山不斷提供工具和打下手幫助,熟練度慢慢起來了。
等到把所有內容都檢查完畢後,兩人頭尾對調返程,不過在回到艙內前,庫德林斯基讓他停下,手指著地球,
“反正都出來了,多看會兒吧。”
林啟山也正有此意。
兩人便站在了艙門口,眺望星空。
這時候的空間站已經處在地球的逐漸變暗的位置,他們這一幕頗有股:下班回來的夕陽路上,跟幾個朋友坐在路邊臺階,喝著啤酒看著風景的愜意。
雖然這裡就沒有啤酒也無法乾杯了,但林啟山把這個想法說給庫德林斯基後,他笑了起來:“這是所有人都希望的生活。”
在太空中感受這一切,特別的安靜,心中那些感慨震撼慢慢習慣以後,會感覺到一股舒適,一種油然的驕傲。
這個角度這個畫面,全世界七十多億人也只有極少數能夠看到,出生在這個年代,有點遺憾於沒機會領略到那波瀾壯闊的星際大航海,
但也會驕傲於自己是最早跨出去的先驅者,正因為有這些人的腳步,時代才會一點點的完成推動,不管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