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創造了記錄(1 / 2)

當飛船進入軌道後,給林啟山最強烈的震撼並不是失重,這感覺在演練中已經體驗太多,最震撼的還是透過舷窗往外看的那一刻——漆黑的太空下,藍色發亮的地球弧面,給他前所未有的震撼心靈!

從未有那一刻這麼清晰的觀看到這座人類賴以為生的星球,它薄薄的一層大氣像一道膜籠罩在地球上,潔白的雲層和湛藍的大海,讓人驚歎地球的壯麗,讓人感慨自己的渺小,內心的恐懼與滿足,又盪漾著對文明的無畏嚮往!

林啟山目不轉睛的看了好一會兒,然後胳膊給指令長碰了碰,他才回過神來,他們倆手掌已經握在一起,林啟山也立即加入,三隻手掌抓在一起搖了搖,互相祝賀成功進入軌道。

不過旅途還只是剛開始,飛船進入的軌道比空間站的低,按照地面思想,飛船加速往上跑就能夠追上空間站。

但是在太空中,這個想法恐怕把燃料燒完了,都還沒能看到空間站的影子!

正確的做法是變軌運動,透過不停地變軌減小高度差和角度差,利用引力的推動作用追上空間站。

主流方式是進行多次變軌加速增高,然後減速調角度,透過精密的計算追上空間站,實施對接,這個過程按照當前主流方法,耗時6-20個小時左右,比如美國。

早期的保險方法甚至需要兩三天的時間,不過俄羅斯註定藝高人膽大,尖端的蘇聯航天科技讓他們在這個基礎上,掌握了一種加速變軌法。

指令長這一次就是用了這種辦法,他在繞地球一週的時間裡,操作飛船多次變軌,在飛船繞行軌道兩週後,就能夠追上空間站。

這一套加速對接的技術,能夠把常規十幾二十個小時的任務,縮短到了四個小時內!

就比如林啟山這趟飛船,指令長兩圈操作後追上空間站,耗時3小時32分鐘!

如果別人家的航天是優雅小提琴的太空歌舞,毛子那就是氣勢磅礴的鋼鐵進行曲,像一發子彈直接命中靶心!

沒有讓乘客憋在狹小的空間裡忍著生理的不適,感覺就像坐了一趟支線飛機的時間,然後飛船就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林啟山打心裡是佩服的,俄羅斯在太空技術上底蘊真的強。

他本想學習一下操作,回去跟咱們的航天工程師聊聊,不過指令長的操作太密集,他腦袋裡還是一團漿糊時,目的地就到了!

聯盟飛船與空間站進行了對接,連通了這個人類有史以來製造的最大太空飛行物:全長0米,重量超過400噸,尺寸超過一架波音747!各國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陸陸續續進行擴建,至今尚未完工!

對接並準備進入空間站時,林啟山的心情是激動的,因為只要跨入空間站,他就將創造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年輕宇航員的記錄!

並且可能未來幾十年內都很難打破!

他手都有些抖,走在——嚴格說是飄在前面的指令長,庫德林斯基特地回頭衝他說:“慢慢來,像撫摸情人那樣對待這個寶貝兒的身體,粗暴的抓你會讓它不高興的!”

老司機不愧是老司機,他過來人經驗太豐富了,都不用看就知道林啟山在緊張。

但這調侃的車開起來後,林啟山也是跟著笑起來,心情輕鬆好多了。

依次透過並進入對接艙,環境是比想象中還要狹小,堆滿了東西,據說還是因為飛船對接,特地騰出來的空間了。

太空中是絕對的寸土寸金,每一點空間都要被利用到極致,林啟山跟他們一起換掉宇航服,只保留身上的常裝,然後飄向更裡面的船艙。

國際空間站由大大小小十幾個艙段構成,主要提供者是美俄兩國,比如俄羅斯的星辰號服務艙,美國的和諧號節點艙,工作休息都繞不開它們。

對於三名宇航員的到來,常駐空間站的兩名宇航員也組織了歡迎儀式。

兩名美方宇航員,詹姆斯·普林、約翰·阿斯頓。

來之前林啟山就知道了,太空中是格外孤獨的地方,長期生活在狹小的空間裡,哪怕是經過專業訓練的航天員,情緒也會被壓抑,偶爾會焦躁。

所以看到新面孔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解壓方式,尤其這次出現了來自於華夏的航天員,空間站裡的這倆美國人特別稀奇。

時間已經不同於十幾年前了,華夏如今在航天事業上的巨大進步有目共睹,特別是對於國際空間站未來面臨退役,而華夏屆時將會壟斷的情況。

這或許也是美方沒有在這次事情中指指點點的緣故,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