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之夢”。孝明天皇對“黑船”一籌莫展,只得一面諭示幕府不要忘記負有保衛日本的責任,一面親自前往神社,連續祈禱17天,乞求神靈保佑,攘斥夷類,天下太平,皇祚長久。

在從未見過的蒸汽快船和大口徑火炮威脅下,幕府被迫接下了美國總統要求日本開港、保護美國遇難船員、提供煤水補給站三條內容的國書,但是對其細節則設法推遲到次年答覆。佩裡因為在琉球還有緊急任務,於是暫時答應了幕府的請求,但是在返航前,美艦突然開入江戶灣深處,測量水道。當怒氣衝衝的日本官員質問原因時,佩裡暗含殺機地回答道,他明年春天還要率領一支更大的艦隊回來,現在正在尋找一個更大的停泊地。他還警告幕府說,在明年春天作出答覆還不晚,但是如果美國的要求得不到滿足,那麼他將不惜訴諸武力。1853年7月17日,佩裡艦隊經琉球返回上海。

自1635年德川家康因天主教威脅而宣佈鎖國以來,日本的國門第一次對中國和荷蘭之外的國家洞開。“黑船事件”使幕府受到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徵夷大將軍德川家慶正在病中,接到美國國書後急火攻心,10天后便辭世,德川幕府群龍無首,幕府老中(擔任行政職責的最高長官)阿部正弘不得不向各藩徵求意見,這在將軍獨斷專行的年代是史無前例的。江戶幕府200年來那深不可測的神秘、莊嚴和威風,在西方的堅船利炮面前,如同小心儲存在密閉棺材裡的木乃伊,一旦接觸到外面的新鮮空氣,馬上便分崩離析了。

1854年2月11日(嘉永七年一月十四日),佩裡果真率領7艘軍艦、200門大炮和1000多名戰鬥人員再次來到江戶灣,聽取日本的答覆。幕府企圖以德川家慶之死來搪塞拖延,但是這樣的藉口對於佩裡來說顯然是行不通的。在武力威逼之下,依照美國總統的國書內容,幕府在3月31日與美國簽訂了《日美神奈川條約》,兩個月後又追加簽訂了《下田條約》。西洋其他各國聞知日本開國的腥羶後接踵而至。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日本又先後同俄、英、荷等國簽訂了類似的“和親條約”。到1858年,德川幕府還與美、俄、英、荷、法5國簽訂了有關開港、領事裁判權、居留地等內容的《安政五國條約》。從此,日本正式地(也是狼狽地)步中國的後塵而開國了。

影子對手:不真切的現實(1)

近代中國第一次海軍變革

太平天國席捲整個南中國的燎原烈火最終引發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的海軍變革。時任中國海關第一任總稅務司的李泰國建議清廷“宜買此輪船數只,掃除狂寇”。儘管因第二次鴉片戰爭導致該計劃延後數年,但也讓清廷進一步認識到,原有的綠營水師也好,改為長江水師的湘軍水師也好,鎮壓太平軍尚勉強可用,但對西方的堅船利炮根本無法對抗。曾國藩在《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中明確指出:“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購成之後,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

1861年,發生了幾件後來對中國海軍建設有深遠影響的大事。

其一是咸豐之死、同治登基和北京政變,顧命八臣被兩宮垂簾和恭親王議政所取代。其次就是李秀成大軍攻克寧波、杭州,兵鋒直逼上海。

恭親王作為洋務運動在清廷中央的總代表和曾、李等人在中央的總後臺,他的上臺毫無疑問對於中國海軍建設的重大意義和影響是比較深遠的;但李秀成大軍的勝利對於清廷卻是極為沉重的打擊。由於當時西方列強普遍觀望中國大地的這場內戰,並都想從中漁利,清廷不能不考慮到太平軍與西方列強合作的可能。而李秀成兵指上海的目的,在清廷得到的情報中其中一條就是藉此向外國購買一批炮船。這不能不使得恭親王等清廷中樞震驚。因此,1862年1月31日、2月1日連續兩天之內,恭親王即以總理衙門名義致信江蘇巡撫薛煥、兩廣總督勞崇光、福州將軍文清,令其迅速籌款購艦。3月14日,繼任海關總監的赫德接到總理衙門的指示,命其通知李泰國,立即在英國購買並裝備艦隊,並迅速開往中國,以備戰事。

李泰國迅速籌備,透過外交大臣羅素,很快就購買了6艘炮艦(“北京”號、“中國”號、“廈門”號、“廣東”號、“天津”號、“江蘇”號,另有供應船1艘、快艇1艘)。艦隊由阿思本指揮。這就是後來眾所周知的“李-阿艦隊”。

李泰國在1863年1月與阿思本簽訂了13條合同,主要內容包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