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頒佈的《政黨法》使中派政黨實行聯合,成為了杜馬中的第一大黨,組成了支援政府的多數派。2001年4月17日,國家杜馬中的四個中派議員團“團結黨”、“祖國—全俄羅斯”、“人民代表”、“全俄羅斯”經過協商,決定成立跨黨團的協調委員會,從而大大加強了中派的勢力。2001年7月12日“團結黨”與“祖國”運動組成“團結—祖國聯盟”,並著手建立統一的政黨。12月1日全俄羅斯“團結和祖國”黨成立大會在克里姆林宮大會堂舉行。聯盟領導人、緊急情況部長紹伊古在會上指出,在團結黨、祖國黨和“全俄羅斯”運動基礎上成立的“團結和祖國”黨將使全社會團結在總統周圍,為俄羅斯的繁榮而工作。他說,今天成立的中派統一黨應成為政權黨。聯盟另一位領導人、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指出,“團結和祖國”黨將團結全社會的建設性力量,保護大多數俄羅斯人的利益。
普京在成立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俄政治激進的時期已經過去,未來屬於那些善於克服私心和放棄狹隘政黨利益的政治力量。他希望“團結和祖國”黨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努力成為俄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的政治力量,成為多數黨。他同時強調,不要把新成立的黨稱為政權黨。
此次大會還選舉出由18人組成的最高委員會,紹伊古、盧日科夫、沙伊米耶夫三人共同擔任黨的主席。2002年4月“團結—祖國”黨舉行第一屆全俄代表大會,改稱“統一的俄羅斯”黨,並完成了在司法部的登記手續。“統一的俄羅斯”黨在國家杜馬中的議員數已超過俄共,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從而使普京在議會中獲得了比較穩定的依靠力量。
據“俄羅斯杜馬”網站公佈的資料,本屆俄國家杜馬中各個主要黨團的人數和所佔百分比如下:“團結黨”黨團83人(1844%)、“俄共”黨團85人(1889%)、“俄羅斯自由民主黨”黨團12人(267%)、“祖國—全俄羅斯”黨團49人(1089%)、“右翼力量聯盟”黨團32人(711%)、“亞博盧”黨團17人(378%)。
以上統計數字表明,“團結黨”、“祖國—全俄羅斯”組成的“統一的俄羅斯”黨在杜馬中擁有132個席位。如果再加上“人民代表”議員團和“俄羅斯地區”議員團,杜馬中的中派議員的總數將達到235人;左翼(包括“俄共”和“農工議員團”)的議員總數為128人;右翼(包括“右翼力量聯盟”、“亞博盧”和自由民主黨)的議員總數為61人。
2002年4月3日,杜馬中的“團結黨”等四個組織突然對俄共“發難”,他們聯合提出一項議案,要求重新分配杜馬委員會的領導職位。這一議案獲得了透過,俄共失去了原先擁有的十個委員會中八個委員會的領導職務,只得到了文化旅遊和宗教事物這兩個無足輕重的委員會的領導權。“祖國—全俄羅斯”的杜馬代表費杜洛夫甚至提出了一項議案,要求“取締俄羅斯共產黨在司法部的註冊,徹底禁止俄共的一切活動,並追究其黨首久加諾夫的刑事責任”。雖然這一提案遭到包括“祖國—全俄羅斯”在內的大多數人和司法部的反對,但俄共在議會中失去了一系列重要陣地。而此時俄共的內部也發生了分化。為了對杜馬的上述決議表示譴責和抗議,俄共立即宣佈放棄包括杜馬主席和其它兩個委員會主席的職位。但是,謝列茲尼奧夫拒絕辭職,兩個委員會的主席古邊科和戈里亞切娃也不同意放棄自己的職位。俄共於是在4月3日和10日分別召開了第六、七次中央全會並透過決定,要求謝列茲尼奧夫等辭職,並聲稱如果他們拒絕服從中央的決定,就要給予組織處分。但是謝列茲尼奧夫在同普京總統會晤後,拒絕了俄共中央要他辭職的決定。
在這種情況下,俄共於5月25日召開第八次非常中央全會,透過了將謝列茲尼奧夫開除出黨的決議,同時被開除出黨的還有古邊科和戈里亞切娃。接著他們三人又被開除出俄共議會黨團。普京總統在5月27日公開批評了俄共中央關於開除謝列茲尼奧夫等人的決議,表示繼續支援他留任杜馬主席。其它政黨也支援謝列茲尼奧夫繼續擔任杜馬主席,直到2003年新一屆杜馬選舉為止。
透過這次“團結黨”的進攻和俄共圍繞謝列茲尼奧夫問題的爭論,俄共在群眾中的形象大受損害,而且這也標誌著俄共的分裂。俄共勢力因此大受打擊。根據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在2002年6月進行的民意調查,俄共在群眾中的支援率為29%,雖然仍居各黨之首,但比4月的35%下降了六個百分點,是2000年以來的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