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我國有一份調查顯示,創業者在創業前年收入在3萬元以下的佔27%,3萬—5萬元的佔,這使得創業啟動資金極為有限。這樣的話,給創業企業提供資金的風險就比一般企業更大。
其次,創業企業沒有經營歷史,未來不確定。創業企業常常憑藉一份創業計劃書“摸著石頭過河”,未來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另外,創業企業沒有經營歷史和經營經驗,投資家就更難以預測將來的發展狀況。投資家對於這種企業的投資往往顯得十分謹慎。如果是一家像IBM這樣有過輝煌歷史的品牌企業,企業即便發展遇到困難,其融資也不會太難。
最後,創業企業融資規模小。銀行一般願意把錢帶給融資規模大的公司,這樣可以減小管理成本。在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往往遠離中小企業,這種現象至今沒有改變。很多中小企業主對銀行的這種行為極為不滿。另外,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績對中小企業貸款支援明顯不如大型企業,很多人指出上海市政府大力引進跨國公司卻很少扶植中小企業,這也正是上海出不了馬雲這樣出色的企業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創業企業本身的融資劣勢,創業融資難問題還有其理論和現實的原因。
1。理論解釋
(1)創業成功的不確定性。創業活動本身面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創業企業的生存能力比一般企業要差,未來的不確定性較大,失敗了較高。外界創業環境的變化,帶來創業機會的同時,也增加了風險。我國創業者的創業能力低於GEM的均值水平,據統計,我國新創企業的失敗率在70%左右。國外有學者估計,新企業在2年、4年、6年內的消失率分別是34%、50%、60%。創業企業的高失敗率給鉤子這帶來很大的風險,導致創業融資難度增加。
(2)創業融資中的資訊不對稱。在創業融資中存在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一般而言,投資者對融資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團隊實力、市場前景等資訊沒有融資者清楚,往往處於相對資訊劣勢的地位,而融資者處於資訊優勢的地位。創業融資者往往會掩飾企業存在的問題,展現的是企業優秀的一面,這也使投資者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充分的資訊。創業融資中的資訊不對稱導致信任危機。也就是投資者對融資者的不信任,投資者很難將資金投給一個他們不瞭解的企業。同時,投資者也擔心,在投資後能否維護自己的利益。因為創業融資者往往是企業的大股東還是經營者,可能侵害投資者的利益。所以,創業融資中的資訊不對稱導致投資者對創業融資企業存在不信任,這就增加了創業融資難度。
2。 現實原因
(1)融資渠道受嚴格限制。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大部分是依靠內源性融資,而在外源性融資上主要是金融機構。但是,在民間融資和海外融資等方面沒有發揮太大的效果。在民間融資中,貸款利率高,使中小企業難以接受。另外,由於缺乏擔保和民間對中小企業缺乏信心又減少了對其貸款的可能性。在海外融資上由於其規模和國家政策限制,特別是他們之間缺乏法律保障。如在法律上,債權、債務人之間是契約關係。契約的要求:一是承諾;二是履約。其中,承諾是關鍵,他決定債務契約的各個條款是否符合實際,是否可履行,在此前提下才能透過履約或者透過法院判決強制履行。但他們之間的契約關係是無法承諾的,且他們關係的產生也是非平等自主的。從而使海外金融機構或跨國公司投資處於被動的地位,而不願意貸款給企業。
(2)銀行組織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存在缺陷。首先,從金融機構的設定來看,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商業銀行。隨著中小企業的飛速發展,迫切需要與中小企業相配套的中小金融機構,但如今中小商業銀行的數量和資金實力遠遠不夠,不能提供足夠的融資服務。另外,擔保機構本身的運作機制也存在一些問題,既制約了資金的擴充,使民間社會資本無法進入,又使這一市場化的產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執行不暢。
雖然創業融資很困難,但是創業者必須堅定融資信心。因為創業融資具有高風險性通常也意味著可以給風險投資家帶來高收益。在矽谷,風險資本所投資的創業企業有著一個不太精確的經驗定律,即所謂風險投資收益的“大拇指定律”,是說每十個風險資本所投入的創業公司中,平均會有三個企業垮臺;三個企業會成長為一兩千萬美元的小公司並停滯在那裡,最終被收購,另外三個企業會上市並會有不錯的市值;其中的一個則會成為耀眼的企業新星,並被稱作“大拇指”。陳友忠介紹說,在中國創投的成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