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給選擇增加風險。創業者面對創業機會成本往往難以抉擇。因為在市場體系中,機會是在一個由變化、無序、混亂、自相矛盾、滯後或者領先、知識和資訊缺口,以及一個產業或市場中的種種其他“縫隙”所組成的環境中產生的。創業機會往往瞬間即逝,具有商業敏感創業家往往能在別人研究創業機會的時候憑藉感性判斷將機會抓住。所以,創業者必須在機會之窗(機會之窗,就是指市場存在的有一定長度的發展空間,使得創業者能夠在這一時間段中創立起自己的企業並獲得相應的盈利和投資回報)關閉之前將創業機會抓住。可是大部分人在創業機會成本徘徊的時候創業機會已經流逝。要解決這個問題,即要從定量的角度去分析創業機會成本和預測創業機會收益,更重要的是要從思想認識上解決心理障礙。特別是做事不果斷性格不堅定的人而言,更需要用哲學的思維去思考創業的得失問題。
機會成本源於在資源有限條件下作出選擇,選擇的結果是有所得和有所失。正如孟子在《魚我所欲章》中所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其實這就“魚與熊掌”二維選擇的問題。其實我們中國人並不擅長做二維選擇。由於我們長期接受儒家文化,堅持中庸思想,很多中國人都形成了中庸的性格。中庸的性格很適合中國的文化,一般意義上認為優大於弊。但是正如那句廣告詞所說的一樣“凡事無絕對”,中庸的性格也有它的弱點。中庸堅持不偏不倚,調和折中的態度,在眾多事物面前尋求一個制衡點。中庸性格的人習慣於一分為三或者辯證統一的思維,努力實現平衡。但是在二選一的二維選擇中,中庸性格的人往往表現出猶豫、不果斷、拖拉的一面。可是商業機會往往在他的猶豫之間就走了。即使作出了選擇,中庸性格的人往往會產生心理失衡的感覺,感到不安,在遇到困難時容易後悔,不能堅持。所以創業者在這種選擇的時候必須具備二維世界觀,從哲學的層面上解決問題。現代人一般認為二維世界觀是不科學的,應該堅持辯證統一的觀點。但是真理不會永遠都是對的。有很多東西必須作出二維選擇。一個人對“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做了這樣的後現代主義解釋:“魚一般在水裡,熊掌多在山區。古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不可兼得。”雖然這樣的解釋沒有思想高度,但是卻很現實的反映了二維選擇的觀點。
那如何才能培養二維選擇觀呢?中國古代的智慧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事多無兼得者,假得真失,假失真得,其別微矣。唯明其判斷之心,方可察其異;輕其得失之心,方能減其憂。察其易,則可避其失;減其憂,則可獲其得。此其多得少失之方也;可擇之不慎乎?”有所獲得必然就有所失去,有所失去就必然有所獲得,世事大多沒有可以都是獲得而沒有失去的,這就告訴得失是正常現象,“此事古難全”。看似獲得,事實上卻是失去;看似失去,事實上卻有所獲得,這其中的差別其實是很細微的。有些得失並不明顯,我們需要全面的看待得失。只有使判斷的心清明,才能瞭解真實的得與失之間的差異。判斷的心清明不但要理性全面的判斷,還要儘量量化得失。使心中得失的念頭減輕,才能減少世事帶給我們的憂愁。如果一時失去太多不必太在意,堅持自己正確的選擇必能得到回報。瞭解真實的得與失的不同,就可以避免世事中的種種失去;減少對得與失的憂患,那麼就可以享受獲得。這便是多得到而少失去途徑,怎麼能不慎重地選擇呢?我們在選擇面前需要果斷,對失去的不必過於計較,這樣人才會減少憂患,心態才會平和,人的心靈得到的才會更多。
創業啟示:創業者應該理性估計創業機會成本和創業機會收益。有些研究生認為自己創業成本很高,創業的人數少,但是研究生創業的成功率更高。加強商業敏感能力,在機會面前果斷作出選擇。中庸性格的創業者要克服猶豫的性格弱點,果斷的作出抉擇並堅持選擇。樹立正確的得失觀,在機會選擇的問題上,在多元化發展的問題上、產品組合的問題上、人才選擇的問題上都能做到理性和果斷。
3。均衡理論的哲學思辨
均衡理論在西方經濟學佔據主導地位。西方均衡理論分為一般均衡理論和區域性均衡理論。所謂一般均衡理論指的是從一個社會的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供求與價格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這一前提出發,考察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供求如何同時達到均衡。一般均衡理論的核心問題是找到一個價格體系,在這種價格體系下,消費者能夠選購自己認為效用最佳的商品組合,使滿足最大化;生產者買到所有需要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