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3 / 4)

很受小皇帝信任,而且小皇帝最親近張誠。張誠已經取代馮保成為小皇帝最信任的奴才,張誠更是把小皇帝當自己的小主人一樣照顧著。張誠雖然現在還不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但是踏進司禮監當秉筆太監是鐵定不變的。大家都說張誠會接替馮保成為下一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張四維要是和支援聯手的話,就不用怕張居正和馮保的組合了。用張誠牽制馮保,張四維就可以和張居正在內閣鬥一鬥了。張四維和張誠組合的話,比起張居正和馮保組合有幾個有點,第一他們的年紀比較輕,第二他們都是小皇帝最信賴的人,第三他們本來就是名義上的接班人選。

想好主意的張四維有點心急了,他需要儘快和張誠聯絡上。張誠不是一個傻瓜,不會馬上答應張四維的求組,但是也不會絕口拒絕張四維的。張誠也知道馮保在宮內的勢力,想要順利接班當司禮監掌印太監就必須有和馮保對抗的能力。現在馮保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外有張居正這個內閣首輔交相呼應。張誠想要在宮中培養自己的親信勢力,就必須找一個外援。找一個可以和張居正相對等的外援不容易,張四維就是一個好物件。所以張四維需要張誠,同樣張誠也需要張四維,張四維不能對張誠過分低三下四,不然將來不好控制張誠。最好的辦法是張四維像如今張居正一樣,既需要馮保的支援又不需要對馮保卑躬屈膝。但是如果張四維不去試探張誠的話,怎麼知道張誠有沒有意思和自己結盟呢?所以張四維決定試探還是要的,至於以後如何結盟就需要從長計議了。

太后看了呈報後也十分震驚,馬上把呈報交給一邊的小皇帝。小皇帝雖然也感覺到有點壓力,但是並不清楚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馮保站在太后和小皇帝身邊,一邊為太后和小皇帝解說,一邊解釋這件事情的危害性。小皇帝終於明白這件事情的嚴重性,要是不及時控制的話,自己的江山就會不穩了。小皇帝還是太年輕了,得知真相後已經有點手足無措了。太后雖然有點恨兒子太不鎮定,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只好想辦法解決。

張居正等人已經有了對策,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供太后和小皇帝參考,最後還是要太后和小皇帝拍板決定怎麼做。內閣對於軍國大事有知情權和建議權,最後拍板定案的決策者依然是皇帝。如今小皇帝年紀小沒有親政,所以太后參與聯合拍板。當小皇帝成年親政後,這些軍國大事就要小皇帝一個人乾坤獨斷了。

最後大家的辦法分為五大塊,分別一一執行下去。第一塊,京城的穩定。地方發生大規模械鬥,所以京城不允許發生類似事件。所以京城衙門聯合駐京部隊一起整頓治安問題。絕對不允許京城發生老百姓之間的械鬥,哪個地方出問題當地的長官和軍官軍官首當其衝負有領導責任。張居正請小皇帝下旨,說京城附近發生民亂的話,長官和軍官一起殺頭。逼得這些地方長官和軍官們抓緊時間整頓地方治安。

第二塊,事情發生了,就需要直接面對。吃飽了沒事做的御史們一定會鬧事,甚至於把矛頭直接對準內閣甚至於小皇帝。要求解散內閣或者逼小皇帝下罪己詔。所以張居正要求太后和小皇帝要堅持住,一定要拖延時間,不讓這些人得逞。事後回頭好好和這些人算賬,打消他們對皇室或者內閣的不敬。

第三塊,物資派送。大規模械鬥之後,大量老百姓傷亡。死者需要官府出面安置,傷員需要救治和處理。所以繼續大夫和藥物,還有物資供應。張居正以內閣的名義要求各地的大夫特別是外科大夫趕往事發地點救治傷員。地方可以解決的物資由地方轉運,沒有的物資由中央六部統一調派。這個任務交給留守京城的內閣成員們抓總負責。

第四塊,安撫。內閣首輔張居正趕往安|徽和江|西,內閣次輔張四維趕往雲|南,內閣三輔申時行趕往廣|西。一邊坐鎮穩定局勢,一邊就近指揮軍隊做好善後。隨時防止因為民亂髮生的暴亂或者起兵。司禮監馬上派出錦衣衛和各地的鎮守太監,嚴格控制局面,不準其他地方繼續發生類似械鬥事件。必要的時候可以動用部隊鎮壓或者控制局面。為了便於管理和指揮軍隊,朝廷下達軍權集中管理。也就是說當這件事情沒有結束前,軍隊的調控由中央負責,地方官府和軍隊不能擅自行動。免得軍隊軍官利用這次事件為禍地方,或者是地方官府利用軍隊清除異己。軍隊的指揮權交給兵部和錦衣衛,所有的監軍太監為最高指揮官。敢於違背號令者,就地格殺絕對不留情面。

第五塊,就是破案。這件事情大家怎麼看都覺得有聯絡,甚至於懷疑有人在暗中操控。要是有人暗中指揮或者操控的話,那麼這個人的目的十分明顯,就是要引起國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