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這件事情太嚴重了,張居正想高興也高興不起來。第二,這件事情讓張居正感覺到了一種莫名的悲哀。當初嚴嵩把持朝政,上對不起嘉靖皇帝朱厚,下對不起滿朝官員和黎民百姓。為此張居正投靠清流自居的徐階,為的就是推翻嚴嵩這些貪官,還朝廷一個清白世界。但是徐階是正義的化身,更是清官的表率。但是無論是誰都知道嚴嵩是一個大貪官,徐階是一個清得不能再清的清官。因為嚴嵩支援景王,所以張居正和徐階一定要幫裕王當上皇位繼承人,從而打擊景王和嚴嵩。後來嚴嵩打倒了,景王灰溜溜地去了封地當一個藩王。徐階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內閣首輔,可是這時候的徐階已經變了。他學嚴嵩把持朝政,甚至於想架空隆慶皇帝。這還不夠徐階想要張居正等人向自己效忠,組成屬於他個人的勢力範圍。對於權力**極具龐大的徐階,張居正再三勸告都是無功而返。為此徐階開始針對張居正,逼張居正向他靠攏。在隆慶皇帝等人的支援下,張居正終於和徐階脫離了關係,不用擔心徐階威脅到張居正。這也代表著張居正和徐階至間的關係已經名存實亡,他們再也不是心意相通的師徒了。如今徐階為了再次出山,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竟然勾結景王在內的幾個藩王,企圖針對新登基的小皇帝。徐階要把他當年努力的成果毀了,要把他一手扶持起來的隆慶皇帝的兒子的江山毀了,這讓張居正十分不安。難道說權利對於一個人來說真的這麼重要嗎?當年嚴嵩這樣,徐階也這樣,高拱也是這樣的人,難道自己將來也會這樣嗎?
張居正一邊為自己的為自己的未來擔憂,一邊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局面。直到最終到了皇宮,和大家商量了一整天,張居正這才想到了只有利用外圍勢力才能辦成這件事情。皇室和內閣儘量不要插手,不到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不要公開這件事情。利用秦泰這種破案高手,把這個陰謀當做一件案子來揭露。當大家都知道事情真相之後,朝廷和皇室才可以下手。利用國家大義和家族的家法處置這些藩王和過期的大佬們。到時候皇室和內閣可以拿老百姓做文章,說為了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只好犧牲一些皇室成員和一些大臣了。到那時弄死幾個老臣,比幾個王爺自盡,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出去了後患,又鞏固了小皇帝的江山,三全其美一石三鳥。
秦泰也知道自己這一次成為了張居正在內的皇室和內閣的工具,他們利用自己一定會出手的性格,逼秦泰發起進攻。要是秦泰完勝的話,功勞和成果是他們的。要是秦泰失敗的話,一切責任就是秦泰一個人的,朝廷和皇室不但不會幫秦泰報仇而且會對秦泰落井下石。那個孟衝就是來監督和看管秦泰的,必要的時候孟衝會第一時間殺了其他一家人,絕對不會給對方留下任何的藉口的。秦泰也知道自己是逃不了的,張居正有一句話沒有明說,就是秦泰不去幹的話,秦泰就是天下的罪人,是讓張居正、小皇帝在內的人死去的罪人。為了親情,為了正義,為了友情,為了忠義,為了老百姓的安危,為了隆慶皇帝能夠安心,秦泰一定會接下來的。只要秦泰接下了任務,秦泰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完成任務,秦泰到如今還沒有辦不成的案子。所以張居正相信秦泰,朝廷相信秦泰,皇室相信秦泰,李太后和新皇帝也只能相信秦泰了。
還有一點是秦泰所不知道的,也是新任皇帝和李太后最關心的,也就是如何改變局勢的問題。權臣、外藩、宦官成為了任何一個大明皇帝心中的三大難題。權臣是一個自古就存在於帝王心中的最大一根刺。本來是君王一個人說了算的,君王可以任意說什麼做什麼的。可是早在沒有正式有皇帝的時候起,大臣已經成為了歷代君王身邊的大問題。這些大臣既是君王最好的左右手,也是制衡君王手裡權利的“絆腳石”。他們處於共同利益會幫助君王處理軍國大事,表面上看上去是君臣和諧的樣子。但是一旦君王的決定危及或者損害到大臣為代表的貴族集團的時候,作為代表的他們就會出來制衡君王。或是小心翼翼地提醒君王,或是私下警告君王,更或者是公開拒絕君王的號令,甚至於公然召集大家廢除這個君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許多君王就這麼被逼消失或者下臺過。所以歷代君王既離不開這些大臣,又在心裡十分忌憚這些大臣。秦始皇建立帝國成為第一代皇帝時,在眾大臣的暗示下不得不設立了一個衙門,可見這些大臣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多麼齊心協力,就連這麼強勢的秦始皇也不得不向他們妥協。秦始皇是第一任皇帝,也就是最高統治者,下面是丞相、太尉和御史。丞相是百官之首,負責協助皇帝處理國家的日常事務,唯一不能插手的就是軍事;太尉是武官之首,平時負責訓練和管理軍隊士兵和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