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限。朱元璋時期內閣是六名,分別是分管政務、軍事、民生,每兩個人輪班倒。只要的任務就是為朱元璋提供資訊,並協助朱元璋下達相關的命令。不過當時朱元璋嚴格控制了內閣的許可權,內閣官員各負其責之餘不得相互干預,不得直接代表換地下達命令,不得擅自和六部官員接觸等等。當時朱元璋直接把內閣官員當做下手使喚,不但要他們二十四小時輪班倒,而且不得離開皇帝身邊。為此內閣在皇宮裡有專門的值班房,保證可以隨傳隨到。儉約的朱元璋對自己都很苛刻,當然不會厚待內官官員了。對於朱元璋來說,內閣官員不但是官員更是自己的下人,這個內閣值班房是他們辦公的地方,不是來給他們享受的。所以制定了一個規矩,就是內閣官員平時要在值班房辦公,值班房的佈置越簡單越好。這個規矩後來被朱棣也沿用了,北|京紫禁城建立後,專門給內閣在前朝附近設立了一個值班房,一個看上去和氣派的皇家建築嚴重不協調的建築。這個地方不但夏天冬天寒冷,而且光線不好,簡直是一個人間煉獄。也愧得這些官員可以忍受,堅持著在這裡為皇帝辦公。在這個不起眼的房間裡,多少軍國大事被敲定,有多少的命令從這裡發出。就在下面人坐在敞亮的大房子辦公的時候,誰會相信他們的上級內官大官們會在這麼一個地方辦公?
明成祖朱棣時期內閣的權利最為壓制,起到的作用只不過是打下手的隨從。所以朱棣隨按離不開內閣官員,但是並不依賴內閣官員。因為處置瞭解縉,曾經一度導致內閣中斷了日常工作,甚至於差點被徹底撤銷。內閣正式成員由原來的六名,削減到了四名,一名總負責,三名官員分管政務、軍事、民生。四個官員不但不能兼任其他職務,而且不準隨意離開皇宮,簡直是被朱棣囚禁在皇宮裡面。從此內閣四名成員成為了定製,內閣最少有四個成員,但是他們的職務和分管不確定。
朱棣晚年之後,已經沒有太多精力事事親力親為,所以漸漸對內閣放權。允許內閣協助太子日常事務,幫助太子儘快熟悉日常事務的處理。這就等於確立了內閣的地位,他們不但是朱棣的得力助手更是未來皇帝的重要輔助人。太子為人忠厚,事事不但主動請示父皇,而且經常徵求身邊大臣們的建議,漸漸地內閣官員有了自主權,協助太子處理一些不太重要的決定。當時內閣官員把自己的建議書面或者直接請示太子,徵得太子同意後,把決定寫在奏章上。並把這一系列的決定每天彙報給朱棣,朱棣一般情況下默許內閣這麼做。
為了給予內閣一定的權力,也為了制約內閣的權利,朱棣為自己的子孫制定了一系列決定。首先,內閣直接對帝王負責,由帝王直接任免,只聽從帝王一個人的號令。第二,內閣沒有直接代替帝王下決定的權利。所有的決定必須透過帝王的允許,由司禮監釋出,不然內閣決議沒有任何作用。第三,內閣官員沒有權利直接管理或者插手六部以及各級地方衙門。內閣官員不但不是六部官員的上級,而且要接受言官和六部官員的監督。一旦發現內閣官員貪汙的話,可以直接上報帝王,永久性的免除這個官員的職權。第四,內閣官員因為接觸了太多的軍國大事,所以他們不能私下結交外地官員,特別是各地的武將。內閣官員將來可以外放六部,可以擔任地方官員,但是不能擔任軍事主官。第五,內閣官員不得干預帝王家事,不得和皇室成員結親,不得對家人說不該說的秘密。第六,內閣官員雖然有權利幫助帝王稽核各地送來的奏章,但是不能直接批示,也不能在上面做手腳。在一些和內閣官員有直接利益衝突的事情上,內閣官員要實行迴避制度。
第二十回 偷龍轉鳳二十
由於明成祖朱棣的兒子太子朱高熾禮賢下士,不但虛心求教內閣,而且對內閣官員相當的信任。所在在明成祖朱棣後期,甚至於朱高熾登基後,內閣成為了帝王最重要的謀士和助手。朱高熾每每遇上棘手的問題時,都是第一時間諮詢內閣,內閣總會給他一個比較滿意的答覆。為此朱高熾讓內閣提前給自己做好預備工作,提前為他自己分門別類整理好。遇上難題的時候,朱高熾總是召集內閣官員和重要的大臣一起商量。漸漸地內閣官員膽子大了,在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上,內閣提前為帝王出了比較圓滿地主意。朱高熾和他的兒子朱瞻基,都做出了一個相同的決定,默許內閣提前為自己做好預備工作,不但省心省力而且讓內閣官員更加對自己忠心。但是他們沒有打破朱棣對內閣的制約,不允許內閣直接走到前臺,內閣最多隻能算是帝王的私人助理兼軍師而已。
內閣的轉折在“土木堡戰役”之後,由於明英宗皇帝被宦官王振攛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