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上下令行禁止。君王就是明君,大臣就是賢臣。要是第二種現象的話,大臣們架空了君王的權利,那臣就不是臣,王就不是王。這就是國家走向滅亡的徵兆,君王就是昏君,大臣們就是奸臣、亂臣,甚至於逆臣。
皇帝也是人,也是一個普通人,總不能真的是一個孤家寡人。所以皇帝要充分利用所有可以利用人和事務,對手下的大臣進行分裂和監視。唐太宗李世民使用的是一招好招,他把魏徵當做一面鏡子,任由魏徵隨意批評自己。自己當做虛心接受的樣子,表現出君王的大度和明君的賢良。唐太宗的時候,朝廷上下有多少位名臣?為什麼要選魏徵呢?其實魏徵和當時大多數有見識的大臣都明白,唐太宗李世民在玩謀略。魏徵是什麼人?原來是一個讀書人,又做過道士。以前是效力過瓦崗寨的謀士,後來投靠李世民的父親唐太祖李淵。魏徵降唐後出任太子府的詹事府洗馬。詹事府是專門配備給太子的獨立機構,其實實際權力不大。但是因為他們是太子的近臣,太子又是未來的皇帝,所以他們的前途也算不錯。“洗馬”是一個官職,不是說真的要魏徵去為太子爺洗馬去。“洗馬”是為太子爺上課,教導太子讀書的家庭教師。雖然當時地位不高,但是太子一成為皇帝的話,魏徵就是帝師了。可惜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