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小說:調查三農 作者:冬戀

正減輕病患者的負擔,也沒有解決醫藥購銷活動中的不正之風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霞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醫療機構是藥品零售的主要渠道,醫院對買方、賣方都處於壟斷地位,換句話說,用什麼藥,不用什麼藥,醫院握有決定權。這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有些藥品生產廠家中了標,藥品反而比沒有招標以前難賣了,這被醫藥銷售代表稱為“不招標還好,一中標就死”。因為利潤空間的縮水,醫院有意無意地拋棄了一些低價藥。比如兩種分屬頭孢類和喹諾酮類的常用抗生素,招標前為50元銷量很好,但中標降至28元后,卻遭到冷遇。

藥品招標推行的過程中,也曾引起了部分醫院的不滿,他們以各種形式故意找配送企業的“茬”,對配送企業送過來的藥挑三揀四;故意拖欠配送企業貨款。而在藥品招標廣泛推開後,由一家企業獨立承擔一個地區農村的藥品配送,是否會形成新的行業壟斷,又成了困擾人們的問題。例如,成都市實施的配送模式中,明確規定只能有唯一的一家藥品經營企業從事配送工作,負責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配送點100%的藥品配送。配送權成了獨家經營的壟斷產品,難免會出現新的問題。許多企業在投標時惡意低價競標,在獲得招標藥品的專營權後又以價格低、利潤薄為由抵制配送,從而導致醫院部分臨床用藥短缺。

招標失靈的深層原因就在於醫院的“以藥養醫”體制

北京市某醫院的一位院長告訴記者:“現在85%的藥是從醫院賣出去的,醫院的問題解決不好,藥價也就降不下來。”他認為,要革除以藥養醫的弊端,實行醫藥分家是一種理想選擇,但目前時機似乎尚不成熟,較為穩妥的選擇是,推行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各級政府努力增加對公立醫院的投入;逐步提高技術和勞務性服務的價格水平,在此基礎上,逐步實施醫藥分離,切斷醫院、醫生和藥品營銷之間不合理的經濟利益聯絡,縮小醫院透過藥品牟利的政策空間。 。。

探討篇:集中招標咋“降伏”不了虛高的藥價?(2)

這位院長告訴記者,對藥品流通企業進行規範整改,也是遏制藥價虛高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有1�3萬多家藥品流通企業,無證掛靠的不計其數。藥品流通企業的低水平重複建設,導致了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在對藥品流通企業整頓的同時,對醫藥生產企業的整頓也勢在必行。我國醫藥企業重複建設嚴重,而且缺乏自主創新,仿製藥佔90%以上。一個諾氟沙星有120多家企業生產,一個氟派酸竟有1000多家企業在生產。這種情況下,行業的惡性競爭在所難免,競爭的結果是整個行業的利潤縮水。

相關連結

應對降價,看我“七十二變”

藥品降價,最終的板子打在了生產企業的身上。藥企會心甘情願地承擔降價的損失嗎?一位資深業內人士透露了藥企應對政府降價的“高招”。

招數之一:轉移市場

一旦某種藥品價格大幅下降,臨床就很難再見到這種藥品。取而代之的是其他高價藥品,利潤空間少的藥品只好轉移市場,上山下鄉,主攻貧困落後地區。

招數之二:減產停產

某省一家藥廠生產的左氧氟沙星價格降低後,在幾家大醫院的銷售額迅速下降,從以前的200萬元降至幾乎為零。原因當然是商家不願意賣。既然醫院不進,藥店不要,企業還能繼續生產嗎?減產、停產成為必然選擇。

招數之三:更換包裝

一種常用的消炎藥在國家限價之列,按規定每瓶50粒售價7元,但廠家更換一下包裝,變更一下名稱,改為精緻的盒裝,每盒20粒,售價一下子便提到了38元。

招數之四:申報新藥

國家對新藥的保護政策也給一些企業鑽了空子。一些不願輕易放棄抗生素市場的企業,紛紛打起了開發不在常見降價範圍之內抗生素產品的主意,一種核心成分為青黴素的感冒藥針劑,成本僅為0�6元,加入一點無關緊要的成分後,價格狂升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

招數之五:削減研發

面對降價,藥企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就是裁員和減少研發投入。河北某抗生素企業,在藥價降低後將原來預算每年1000萬元的研發費用減半。

各方評說

河南武陟縣衛生局局長任國勝:藥價虛高,表面上看是政府價格監管制度和手段不完善的結果,但其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到位,以及藥品市場發展滯後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