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育按西醫方式培養,人才越來越少是中醫日益衰退的原因之一。特別是中醫院校學生普遍缺乏古漢語訓練,許多學生不看、也看不懂中醫古籍,中醫傳統理論嚴重缺失,望、聞、問、切等臨床硬功夫訓練不多。目前,解放前就從醫的全國著名老中醫已所剩無幾;20世紀50年代主要按傳統方式培養的國內知名中醫也已為數不多。據統計,全國中醫醫生1949年27�6萬人,到2002年還是27萬餘人,53年沒有增長;同期西醫醫生為8�7萬人和157萬人,增長17倍;現全國共有醫務工作人員520萬人,中醫藥工作人員約50萬人,不足1/10。後繼無人已成為中醫發展的突出問題。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探討篇:農民偏愛的中醫藥何時再“火”起來(2)
中醫藥發展的資金緊缺是其二,在浚縣中醫院,蔣副院長告訴記者,目前該院政府每年投入10萬元左右,連離退休人員工資都不夠,而在職職工的工資全部為自給自足,醫院每年都在虧損。湖南省邵陽市中醫院胡濱院長也提到由於政府財政撥款偏重於綜合醫院,他們醫院面臨嚴重的資金困難問題。
國家標準有時難以適用於中藥是其三。中藥主要是丸散膏丹,這些製法必須透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民間的一些偏方驗方得不到認可。另外,以西醫標準評判中醫常常貶低甚至否認中醫成果。在現行醫療理念與制度下,中醫的診病、治病與效果,中藥新藥的開發、評審與推廣,基本都採用西醫標準來判定。貶低甚至根本就不承認中醫臨床“實踐標準”,非要經西醫認可的中醫療效和科研成果才能算數,這在中國醫學界已經習以為常。
隨意撤銷綜合醫院中醫科和中西醫結合科;在縣鄉村衛生網路建設中“重西輕中”,沒有充分考慮到中醫藥的積極參與
當前,對中醫藥的不正確認識,導致在實際工作中“中西醫並重”的方針沒有得到認真貫徹,隨意撤銷縣級綜合醫院中醫科和中西醫結合科的現象時有發生;在縣鄉村衛生網路建設中,沒有充分考慮到中醫藥的積極參與,在縣級醫療機構中,中醫院發展明顯滯後於綜合醫院;由於中醫藥收費過低,致使不少縣鄉村衛生機構“重西輕中”,中醫藥人員看西醫、開西藥的現象比較普遍。
一名從醫已有36年、具有高階職稱的醫生告訴記者,現在接診一個病人治療費也不過只有3�5元,一天就是馬不停蹄地接診,也不過百餘號患者,提成也只有幾十元,而一個普通西醫醫生做一個手術僅手術費可能就有幾千元,提成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如此一算,中西醫從業人員的收入差距,極為明顯。國家提到中醫院參與治療率應該達到75%至80%,而現在還不到40%。
據湖南省邵陽市中醫院院長鬍濱介紹,目前政府對中醫扶持重視力度與普通醫院相比更顯得不足,中醫院的發展更是舉步維艱,一方面中醫講究透過望聞問切來了解病情,沒有現代的醫療器械直觀,另一方面在費用上突出的特點是把脈不收費而檢查是要收費的。面對這種情況,為了生存,許多傳統的中醫院也不得不把重點放在大量添購醫療器械上。“如果國家再不加大投入,這種優良傳統就要失傳了。”
談到虧損原因,河南省浚縣中醫院的蔣院長提到一方面急救不具備優勢,另一方面由於醫院的起點較低與綜合醫院相比競爭優勢有差距,新型合作醫療出臺後對中醫院有衝擊,國家對中醫院的補貼雖然有政策,但沒得到徹底落實,有些政策不利於中醫藥發展。
“中醫是我們的傳統醫學,應該發揚光大。”在採訪過程中蔣院長一直強調著這句話,他提到,目前國家對中醫與綜合醫院的投入不平衡,“如果再這樣下去,中醫確實有面臨失傳的可能,這些東西失傳了是一種遺憾,沒有了確實是一種損失。”他對中醫的發展前途很不樂觀。
記者採訪的一些中醫中藥界人士普遍希望國家能在農村中醫藥方面,尤其縣級中醫院的發展上給予扶持性政策;在投入上,希望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重點扶持,做好基層中醫院的建設完善、農村中醫藥人才培養、中醫專科建設等工作;對民間單方、偏方,驗方放寬標準;構建“中西醫並重”的完善的農村醫療衛生體系,保證廣大農民對中醫藥的需求。
讀者反饋
進城務工青年評說農村看病難
看了經濟日報農村版刊登的《醫院賣了包袱甩了農民咋辦》;在北京一家企業做行政助理的農村女孩楊閔很擔憂。她認為,如果醫院私有化,經營者肯定會以賺錢作為首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