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佩孚!”
“到!”
“任命你為陸軍第十九師獨立旅旅長!”
“是!”吳佩孚大聲應著,眼裡感激一閃而過。
自己不過是個團長,但才到河南,卻已一躍而成為獨立旅旅長!
蕭天歡悅,吳佩孚此人的確是有大才乾的,而且此人素來知恩圖報,當年僅僅以為曹錕把他提拔成了旅長,吳佩孚從此後一生都對曹錕感激萬分,誓死追隨曹錕。
好在現在曹錕還沒有徹底發現吳佩孚的全部才能,自己早下手了一步,把吳佩孚生生從曹錕身邊搶了過來。
人才,永遠是蕭天最如飢似渴的東西!
第一百七十章 直魯豫三省巡閱使
在河南積極整頓。擴充實力的時候,北京乃至全國的局勢卻不那麼妙了。
當初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的時候,透過了一部《臨時約法》,而在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之後,這部《臨時約法》就成了袁世凱的一道緊箍咒。
《臨時約法》規定,臨時大總統釋出命令須經過國務總理副署方能生效,也就是說袁世凱的任何命令,都必須經過過去追隨自己近三十年的老部下唐紹儀的批准方能生效,以袁世凱的性格來說焉能承受?
其實不光是袁世凱,換了另外一個人,哪怕孫中山現在還處在這個位置上,一樣不能忍受。比如逼迫參議院議員投票定都之事就是最好例子。
事實上,在清帝退位後,沒有一個人能夠代替袁世凱,孫中山不能,黃興不能,其他人就更不能。假如袁世凱前次遇刺真的被刺死,那天下大亂、軍閥混戰提前上演,應是定局。
內閣總理唐紹儀,書生得志,開始變得有些目無老上司。處處以內閣總理自居,逐漸不把受到《臨時約法》約束的袁世凱放在眼裡。
就連總統府的人,每次見了唐紹儀前來商討政事,都私下裡憤憤不平的說:“今日唐總理,又來欺負我們總統麼?”
下人的觀念尚且如此,身為大總統的袁世凱,他的角色如何轉換得過來?
由於與唐紹儀之間矛盾增加,袁世凱乾脆就撇開這個國務總理,直接指揮趙秉鈞、段祺瑞等人。有了袁世凱的撐腰,原本就對袁世凱言聽計從的趙、段等人更是不把這新官上任的唐紹儀放在眼裡。弄到最後,趙秉鈞這些人連國務會議都不去參加。如此一來,唐紹儀這個總理怎麼做得下去?
內閣分為兩派,袁世凱的勢力與南方革命黨明爭暗鬥得不亦樂乎,而唐紹儀本是袁派中人,立場卻又接近南方革命黨,當時被夾在中間又無法調和雙方的矛盾,實在是苦不堪言。
而困擾新內閣的,還不光是這些南北矛盾,財政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
滿清政府1903年全年虧損三千萬兩白銀,一場股災,又讓滿清政府徹底破產。
而財政上的困窘並不會因為建立了民國而有所改善,相反,由於朝代更替,原本應繳納的稅收大都沒有正常收取;就是正常收取了,在局勢未定的情況下,各級地方也不肯主動解送給中央!因此,無論是南京臨時政府還是唐紹儀的北京內閣。其實都是一貧如洗的窮光蛋。
之前中國局勢混亂,列強不願意借錢給滿清朝廷。孫中山四處遊說,列強也是一兩銀子都不願意借,列強認為孫中山根本無法控制中國局勢。等到袁世凱充當大總統後,列強很快組成四國銀行,主動上門要借銀子給袁世凱。袁世凱無論提出什麼條件,四國銀行團一概照辦。
可唐紹儀卻偏偏不信邪,自己去問比利時銀行悄悄借了一百萬英鎊,誰想到四國銀行團知道了,立刻大加抗議,逼迫比利時銀行收回借款和利息。
唐紹儀雪上加霜,只能按照袁世凱的要求,向四國銀行團借款,這位唐總理一開口就要借七千五百萬兩白銀,四國銀行團大驚,詢問用處,唐總理居然說是解散軍隊之用云云。借款談判陷入困境。
好容易袁世凱出面周旋,財政總長熊希嶺艱苦談判,終於達成部分借款協議,四國銀行團答應先借出三百萬兩,以解燃眉之急。
熊希嶺十分清楚在南京的那些民軍缺乏軍餉的窘裝及其潛在的兵變危險。於是借款到手之後,就是先把這三百萬銀子給黃興,用以裁撤部隊,安定軍心之用。
誰想到黃興得知,竟然發來電報,對熊希嶺破口大罵,甚至把熊希嶺罵到了賣國賊的地步。
熊希嶺勃然大怒,當初自己出任財政總長,黃興一個電報接著一個電報催款,等自己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