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有灘頭上的炸彈又深陷沙土後才爆炸,造成的傷亡也很小。
同樣令人驚奇的是英國的“噴火式”新型戰鬥機給戈林的戰鬥機群造成重大損失。待大霧慢慢散去,轟炸機起飛後,這些小小的“噴火式”又給它們以致命的打擊。
奇怪的是對英軍的不停後撤,希特勒竟然無動於衷,似乎這根本不是他的事。當勃勞希契和哈爾德拚命設法阻止英軍像流水似地撤回英國時,希特勒的反應是優柔寡斷的,甚至是懶散的。在這些日子裡,在會議上揮舞拳頭的是軍事將領,而不是他。與納爾維克危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元首沒有拍桌子,沒有威脅恫嚇,也未採取瘋狂的措施去阻止英軍蜂擁逃回英國。他竟讓下級去挑作出決策這份重擔。
敦刻爾克的防線之守軍力量雖然薄弱,卻也堅守至6月4日才告陷落,但是,至此時,338226名英軍和盟軍已被運回英國,以備來日再戰。
關於希特勒的行為,此時海峽兩岸紛紛進行猜測。一方面,他批准戈林去轟炸被圍的敵軍,另方面卻又不採取強有力的行動——顯然是幫助他們脫逃——這是為什麼?他自己的解釋令人越聽越糊塗。他對海軍副官說,他原以為英國遠征軍會像在他的戰爭中表現的那樣打到最後一兵一卒的;他希望將他們團團圍困,待他們彈盡糧絕時,大批俘虜他們,供和談時使用。但是,當此計——就算是他的計謀吧——不成,幾乎未俘獲什麼英軍時,他並未發怒,甚至都未發急。
還有另一種說法。這是在他視察被打得斑斑駁駁到處是被扔下的書籍、照片、破鞋、槍枝、腳踏車以及其它物品的敦刻爾克海灘時對林格說的:“讓敗軍回家,給老百姓看看他們捱了多重的一頓打,這歷來都是不錯的。”他也對鮑曼說過,他是故意饒恕英國人的。他抱怨說,“丘吉爾並不理解我的積極精神。我有意不在英國和我們之間製造一條無法修補的鴻溝。”
有人認為,元首的動機系出自政治或人道上的考慮。軍方人士,包括副官們在內,對此說均一笑了之。“希特勒故意讓英國人脫逃之說,是屬於寓言範疇的”,普特卡默說。能同樣接近希特勒的人們也確信,是他對英國人的愛使他憐惜他們的。
“作為一個個的英國人,他們的鮮血是寶貴的,不能讓它流。。。。。。。。。。”希特勒曾經說過:“無論是在種族上還是在傳統上,我們兩個民族都相同。即使我的將領不明白這一道理,這歷來是,現在仍然是我的目標。”有能耐的外國觀察家相信這一理論。例如,弗朗斯瓦。本塞就認為,希特勒從不願與英國開戰——只想讓他們中立。
在敦刻爾克陷落的前夕,希特勒離開了“巖巢”。在離開前,他指示要將“巖巢”完整儲存,作為“全國的紀念碑”。“巖巢”裡的每間房子都得按原樣儲存,每個名牌都得留在地板上。元首司令部被遷至比利時的一個小村內。這個小村名叫布魯裡德貝希,靠近法國邊境。當希特勒抵達那裡時,村子已空無一人,村民已全部撤走。村裡已建了個花園,還用沙子鋪了幾條路,但元首的地下碉堡裡的水泥地仍是溼漉漉的。他給這個和平的景象取了個好戰的名字“狼谷”——是根據他早年在黨內活動時的綽號取的。
至此時,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不但讓比利時投降,且拒絕流亡。“我決定留下”,他對首相說。“盟國的事業已失敗了。”這看來確鑿無疑了:6月5日,德軍以143個師的兵力轉而進攻法軍的殘部65個師。守衛者的坦克為數甚少,且幾乎沒有空軍掩護,而德軍又在沿著長達400英里的戰線向前推進。在巴黎,絕望的雷諾向羅斯福呼籲,讓他派“足以遮天蔽日的機群來”——之後,他便捲鋪蓋走了。
對希特勒這邊而言,這正是參戰的良辰吉日,墨索里尼表示願意參戰,但他的盟友卻勸他等一等,待德國空軍將法國空軍消滅後再說。義大利總理無奈,只好耐住性子,等到6月10日。他的解釋信充滿了高度信心,卻惹得希特勒諷刺挖苦。“過去,我常常不明白他何以如此幼稚”,元首對其將領說。“這封信證明,在政治問題上我將來必須對義大利人多加小心。很明顯,墨索里尼把此事看作是在羅馬大街上散步一般。”義大利人會感到吃驚。”開始時,他們膽小如鼠,不敢參戰;現在呢,他們卻迫不及待,想分享戰利品來了。”
拂曉,義大利以32個師的兵力進攻法國南部。法國守軍只有6個師。但意軍作戰不力,前進的速度只能以英尺計。至此,法國北部戰線的兩端均已崩潰。德軍於14日上午開始進入巴黎。德軍b集團軍司令馮。包克將軍,乘坐聯絡飛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