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省錢也不能在這上頭省,馬齊領旨。
————————————————————————————————————————
與一腦門子官司、算計的前朝不同,後宮還是很河蟹的。
其實旗人在守喪上更注重排場,而有些禮儀上就顯得比漢人輕得多,後宮如皇太后處的宮女已經換上了顏色鮮豔的衣服了。大家張羅著貼福字,掛門神,掛著長得像輓聯一樣的對聯兒……倒也熱鬧。
淑嘉手上捏著一份單子,是胤礽給的。拜這張單子所賜,她的“本朝重臣與世家新生代家主資料庫”得到了更新。胤礽的本意是給她作挑選兒媳婦參考之用,眾所周知的原因,秀女們的爹不可避免地上了名單。
淑嘉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在正月裡接見命婦的時候,如何安排一下讓她們把女兒帶過來。現在這件事情上頭,她已經能拿四分主意了,另六分裡有五分歸胤礽作主,其他人的努力共同佔一分。
難過,非常難過!
兒子必須透過完婚來證明他的成熟,但是……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在決定帝國的未來女主人。準婆婆的小心眼兒擾得淑嘉不得安寧。太皇太后現在形同架空,淑嘉知道自己沒壞心,且太皇太后不爭。萬一弄一個把自己扔到一邊兒的兒媳婦兒來……
掃一眼單子,佟佳氏是徹底不見了,鈕祜祿氏裡倒還有一個,還有幾個瓜爾佳氏,此外董鄂氏等“著姓大族”也赫然在列。淑嘉還在名單裡看到了漢軍旗,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年遐齡之女。
上一回大挑,指婚比較倉促,十三歲的小姑娘都讓先回家了,留著這一回再挑,年遐齡之女年氏正在其列。
淑嘉對著名單出了一會兒神,不至於吧?年氏怎麼看也不像能夠入選太子妃的啊?
晚飯後就問胤礽:“這個年氏,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麼?要給弘旦?”她算是比較關注年氏的,上一回看的時候,只是覺得她是個水靈靈的小姑娘,相貌不壞,然而看起來像是有些柔弱,不是標準兒媳婦相貌。
胤礽道:“你看著要是可意,可留給弘旦作側室,”弘旦明年就十七了,先指側室也沒什麼不妥,“若有不如意處,也不要太冷著了,我另指給旁人就是了。年氏一門倒有幾個可用之材。”嫁妝應該也很豐厚的,算是比較不錯的獎品。[2]
淑嘉:“……”放心,我一定不會把她留下來的。
新年轉眼即至,淑嘉是經過一回的,慢慢適應了這樣大場合的慶典。今年比去年的規模略減,也更容易應付。
因為自己不是最後拍板的人,淑嘉在召見命婦與她們的女兒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得對誰特別關注,心裡卻已取中了幾個人。大學士馬齊的宗族裡有一個比較不錯的女孩子,領侍衛內大臣傅爾丹之女瓜爾佳氏也很不錯,三福晉的侄女裡也有好孩子。
與“挑兒媳婦”相比,傳說中的年貴妃就不值一提了。
年氏的出身決定了她不可能當太子妃,這裡不光是漢軍旗的問題,漢軍旗本身不是問題,主要是年家在旗人裡還不算世家。不是兒媳婦人選,理你作甚?
年氏今年十五歲,是她父親的老來女。論理是該嬌生慣養的,偏又教育得不壞。一張瓜子臉,精緻的眉眼,小小年紀已顯出些婀娜之態來。答起話來也是輕聲慢語,聽著很是舒服。
淑嘉還是把年氏給淘汰了,對胤礽說:“看著她有些嬌弱,說不上哪裡不對,就是不對眼。”胤礽點點頭:“知道了。”年家女兒還是比較不愁嫁的,不合適自家兒子那就隨便找一家唄。
不意她心裡淘汰了年氏,有人卻看中了她,想要來當兒媳婦兒。
“你要把她給你們家?”淑嘉驚訝地看著寧蕙。
寧蕙點頭:“丫頭比長一歲,我連日陪著主子娘娘冷眼看著,她是個不狂言不詐語的,禮數也周全。出身也不壞。”要不是跟淑嘉比較熟,寧蕙是萬不會開這個口的,皇帝家還沒挑完,你搶什麼先呢?
現在佔著這個“人和”的條件,加上年氏做不了太子妃,簡王又是鐵帽子王,面子還是有的,兒女婚姻上的發言權也是有的。寧蕙心說,非正式地提一提也好。
淑嘉道:“那你可要想好了。”
寧蕙疑道:“難道她有什麼不妥?”照寧蕙看來,年氏的長相好、脾氣好、家裡父兄也爭氣、年家也算是“多子”,再沒什麼好挑剔的了。
淑嘉有意把年氏給淘汰了,這卻不是因為什麼“歷史”,純粹是因為現實。一個三額駙就把弘晰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