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官員太狠。
每天淑嘉就聽胤礽複述著朝臣們的言論,然而在她面前加以駁斥,主要是駁斥的語言近乎謾罵,在朝上說出來有損皇帝的形象,也會寒了大臣們的心,不罵又不舒服,只好窩在老婆這裡背後說人壞話。唉,皇帝當到這個份兒上,也算是個好皇帝了。
“說什麼‘千里趨利,必厥上將軍!’朕現在缺的就是這個‘利’!”這是今天胤礽收到的又一論調。在乾清宮裡不好隨便發牢騷,跑到坤寧宮裡來嘀咕。嘟囔了兩聲,又說:“真要是千秋之利,上將軍厥就厥了吧。”
呃,這種紅果果的利益算盤、不把大臣當乾糧的想法,還真是不能在朝上說,也絕對不能透露出隻言片語。說出來就是一場大禍,他的位子也別想坐穩了。有很多事情,可以想、可以做,但是絕對不能說出來。
即便做了,構成既定事實了,也要另尋一套正大光明的說辭才好。淑嘉默默地記在了心裡。
很多人希望把年羹堯給弄回來,不說革職查辦吧,至少也要冷藏個一段時間。但是胤礽不願意,似這等督撫的升降任免,由於等級太高,也就是皇帝有這個權利,即便是吏部,也只有扯皮的權力而無決定權。
胤礽打起了擦邊球,明面上跟朝臣們扯皮,暗中下旨給年羹堯。朕為了你,可是跟那些人槓上了,你得給朕爭氣啊!
對於胤礽來說,南洋是美好前景不假,確實也是遠在海外。成了,好處大大的有,不成,對本土也沒啥惡劣影響不是?只要年羹堯把兩廣治理好了,外面的天地就隨他折騰罷了。 普通灑網,碰碰運氣吧。
聽得胤礽這樣說,淑嘉也知道,他目前最多也就只能做到這一步了。他不是不動心,卻也得考慮實情,朝上一片反對之聲,不少都是他的得力干將,由不得他不表面妥協一下。心裡,只怕也沒有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