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為工整的小楷。上面寫道,他隨軍入藏,一路親眼所見,兩位活佛對於當地人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建議朝廷要重視起來。並且說,藏地與青海毗鄰,如果佔有藏地,並且有了活佛的名義,兼以兵鋒所指,青海臺吉估計都會聽話,這樣對朝廷的威脅就大了。
然而西藏不服王化已久,驟然由朝廷全盤接手,怕要引起反彈,所以允祥的建議是分步走。先是與活佛建立聯絡,然後則是派駐大臣並且派駐少量兵馬,接下來就是增兵。還建議加強文化聯絡等等,果然細緻很多。
弘旦有些慚愧:“十三叔想得比兒子周到。”
“你才多大?能想到已經很好啦!”
弘旦臉上有些**辣的,主意是他額娘想到的,他只是覺得很有道理。無形當中,他又上了一課,以後遇到這樣的問題就要多想一想,可以發散思維一下嘛。
胤礽還不知道這是他老婆在背後支招,留下兒子一塊兒吃晚飯,順便討論問題。
比如蒙古馬拉忒等部十四旗雪災,眼瞅著要熬不過去了,需要中央賑濟。蒙古一向重要,現在更是如此。當命尚書穆和倫運米往賑,同時教他們捕魚為食。
————————————————————————————————————————
胤礽跟弘旦在乾清宮裡吃飯,淑嘉這裡也就把兒女們叫過來一起用飯。照淑嘉的意思,全家人一塊兒吃飯才是常理,在東宮的時候她就盡力這樣做。然而這個規定卻是越來越難執行了。
先是弘晰、弘旦、弘曈都結了婚,人家有了小家庭當然要跟媳婦兒一塊兒吃去了。然後是胤礽的事情越來越心,國家多事,他老人家時常就吃住在乾清宮了。接著兩個養女又嫁了。而年幼的子女們又都住到了兆祥所,夏天還好,到了冬天,冒著冷風來坤寧宮吃飯也太虐待兒童了。
眼下在坤寧宮裡吃飯的就是淑嘉自己,胤礽在不忙的時候也會過去,其他人就要看機會了。
現在已經是三月末了,也不冷,正好讓他們過來走動走動。
沒結婚的三兒三女正好組成三個“好”字,看著就讓人心裡歡喜。淑嘉笑道:“孃兒幾個有些日子沒在一處說話了,今兒正好我這裡燉了好湯,傳膳吧。”
看著滿眼兒女,什麼西藏問題什麼兩大活佛都被淑嘉暫時拋到腦後了,自己沒吃多少,盡笑著看孩子了。食不語,皇子皇女們都是默默地吃。這些孩子不是親生的就是抱養的,反正不是同父異母的,關係倒是隨和又親近,吃飯也不至過於侷促不安,坤寧宮裡氣氛頗為溫馨。
忽然,淑嘉目光一凝,擦擦嘴巴:“老六,你的手怎麼了?”老六就是弘晨,可憐的孩子背景板很久了。他的手上綁著繃帶,動作稍有吃力,額上略有細汗。見母親問他,放下筷子把手背到了背後,道:“今兒練箭的時候不小心繃到了。”
“怎麼這麼不小心?!”
弘晨吶吶。
烏雲珠是幼女,平素極得父母兄姐寵愛,這會兒也放下筷子,擦擦嘴巴就說:“額娘,六哥的手昨天就包紮上了。他是用功練傷的,才不是不小心弄傷的呢!”
孩子多了,父母的精力一有限,就可能關懷不到,或者說,關心分配不均。一家子裡面,長子與幼子是最得關注的,就像一個班級一樣,中等生總是被遺忘的角落。
同樣是兒子,弘晨得到的關注自然就要少一點,也更想取得大家的注意力。這其中一大方法,自然就是提高學習成績。朝廷近來關注邊事,他在習武上頭自然是狠下苦功。
弘晨的手,練得虎口都裂了。
淑嘉心疼得要命,心裡自責不已:昨天居然都沒有發現,真是失職!又自悔,她對孩子的關心,還真是不夠。整日裡都在忙些什麼呢?!兒子傷了都不知道!
“趙國士,你去伺候六阿哥用膳。老六,你傷了怎麼也不說?先別用筷子了,用羹匙吧。”淑嘉懊悔之下,這頓飯就是盯著兒女們,生怕他們哪一個又有不舒服而不肯說。
一餐無語,飯後,淑嘉把弘晨留了下來,細問他近期生活學習情況:“是額娘疏忽了。明兒跟師傅說,等你手好了再去。”
“額娘,兒子支援得住。”
做家長的,自是希望孩子用功學習,胤礽、淑嘉都是持鼓勵態度的。但要用功到自虐的程度就不好了。
“胡說,這又不是兩軍對陣,該休息就該休息的。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放心,明兒閒不住你,你到額娘這裡來,好不好?”說著摸摸兒子的頭頂,又細看他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