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反應就正常得多,下令禮部給石文晟寫碑文,賜馬二匹,又剛銀若干予治喪,派員弔唁。然後,沒有然後,前線戰報送到,他得緊著軍國大事來辦。
應該說蠶食政策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準部漸漸集結成比較大的幾股,遊騎騷擾的事情變少了,大軍的糧道也比較安全了,簡王請求,多發一點糧草、彈藥,再補充一次兵源,今年末、明年初的時候爭取可以決戰。
清軍的一大優勢就是他們的補給,比起遊牧程度更高的準部來說,依靠農耕來補給的清軍無疑受季節的限制更小。他們有足夠的儲備,可以保證人馬的狀態沒有明顯的高谷低潮。冬春時節,正是遊牧民族日子最艱難的時候,雅爾江阿選擇這個時間決戰,也是經過深思辨熟慮的。
他也沒有把話說滿,並沒有定一個確定的日期,只是說:“決戰之日,視我軍補給而定。”把決戰的日期定得相當有彈性。
雖然這是一封討債信,胤礽著實也是鬆了一口氣,大軍在幾年了?終於要有個結果了!胤礽也沒有一口答應,提筆回覆:“……如爾言,毋憂糧草、毋憂軍士。今冬明春,果可決戰否?”
不見兔子不撒鷹,雅爾江阿不進一步保證拿到東西就打仗,他也不肯當提款機當得太痛快。
雅爾江阿看了硃紅的幾行字,臉上陰晴不定,狠一狠心:“來人!”他召集了將領開作戰會。
“咱們在這兒耗了好二年了,一直都是小打小鬧,耗的糧餉卻是不少,再沒有一點成績,咱們都沒辦法跟皇上交差了!”頓一頓,“這兩年,我們已經把準部壓在了有限的幾處,是時候打一仗了。你們怎麼看?”
營中眾人也都等得不耐煩了,眼下這樣的打法,穩妥是穩妥了,卻也讓人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