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2 / 4)

小說:非主流清穿 全 作者:炒作

。然而這門婚事是定了,八公主卻還沒出嫁,是以蒼津現在只是有額駙之名而已。

這個是夫家妹夫,不用淑嘉去管,她樂得晚飯後窩在自己的地盤上繼續複習功課。過來朝見的蒼津就沒有那麼好運了,他是額駙,卻還沒娶妻,得小心伺候著岳父大人,省得他老人家一不高興,不把女兒嫁過來。

當然,蒼津還是頗得康熙喜歡的,他原名班第,蒼津這個名字還是康熙給起的。但是幾個大舅子、小舅子就不是那麼好打發的了,那個十三阿哥,看他的眼神像要把他解剖了。那個皇太子,看他的目光像要把他拎起來掂掂份量。

蒼津再一看,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眼睛裡透出來的意思,也不像是面上表現出來的那樣溫和無害。

要讓蒼津概括一下,大約就是:大家都在掂著他的份量,思考著如何與他相處。

蒼津也是在這圈子裡混大的,如何不知內情。蒙古王公們對於京城裡發生的事情,普遍地唯有一種態度:接受現實,反正朝廷對蒙古必須安撫,咱們何必攪和進來?這種態度延續到與皇室相處就是:你對我好,我接受了,讓我出力,要看情況。以國家的名義,可以,以個人的名義,免了——咱們只聽皇帝的。

蒼津就像塊牛皮糖,軟硬不吃,只管拿著他中立的態度對待諸皇子。對於皇太子,當然要更親熱一點,未來的好處可都捏在他手裡呢,對於正捏著現在的好處的康熙,更是親熱奉承。諸皇子也拿他沒有辦法。

無論隨駕多少回,最難的不是陪他們的汗阿瑪,陪他玩哄他開心,而是與這些蒙古王公打交道。胤禩恨恨地想:說話都是沒口子地誇你好,可除了誇你兩句,他卻什麼都不肯做!

胤礽這是第二次隨駕出塞,一看蒼津依舊是這個態度,也知道蒙古不太好相與。他就息了這門心思,反正……他汗阿瑪對蒙古也不是真的當成自家人。從嫁女兒到派官員去督察,從說蒙古不夠文明到暗中提防蒙古坐大。康熙的政策,胤礽看在眼裡。

他們,是來籠絡人心不假,來示威一下也是真的。所謂外交,不外如是。

——————————————————————————————————————————

在鞍子嶺住的第三天,又一批蒙古人過來了,這一回,淑嘉就忙上了。喀喇沁臺吉格勒爾等來朝,他們是帶了女眷一同來的。與京中女眷不同,這些人每逢朝見,卻是可以面聖的。

康熙聽著太監報一個名字,諸婦人出來一個,各各按序站好,他在心裡也默默記一回各人體貌特徵與其夫名字。這一天來朝的諸臺吉並不特別重要,康熙也就不與他們的妻母多囉嗦了,匆匆掃了一眼諸婦人,慰勉了幾句,便說:“此番太子妃亦隨駕,你們可去見一見她。”

諸婦人早知太子妃要來,康熙帶著太子一家就是要來顯擺的,當然要提前告知,也是讓蒙古人準備好了見面禮。諸婦人自從聽說要見太子妃,也都止不住的八卦之心頓起。

太子妃作為帝國的第二號女人,在外界看來比皇太后還要神秘些。皇太后是從草原嫁到京城的,康熙有時也會奉皇太后出巡,大家倒還能摸著皇太后的邊兒。這太子妃生於京城長在京城,連宮門都很少出,見過她的蒙古婦人還真不多。她是圓是扁、是高是短,大家一概不知。

今年強烈要求來見太子妃的女人就很多。男人們也樂得家中女人與未來國母有個交情,不用懇求,也就答應了。一些可來可不來的人,都來了。

進了大帳,只見上頭端坐著一個青年婦人,約摸二十來歲,一身金黃色的吉服,頸掛珊瑚朝珠,耳飾三鉗是柔和的東珠寶光。下手兩溜椅子,已經坐了一些婦人,有老有少,打頭的卻是個年約十餘歲極年輕的少婦,身上是石青色吉服,繡五爪正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

蒙古族裡也有親王,自然有親王福晉。親王福晉的吉服大家是見過的,乃是繡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這個最年幼的福晉身上的吉服卻比親王福晉的還要尊貴,必是皇子福晉了。坐在她下手的另一個年輕福晉身上穿的才是親王福晉吉服。

太監已經在唱名了,為了照顧她們,用的是滿語。滿蒙聯姻日久,蒙古貴族們會幾句滿語乃是司空見慣了的事情,聽了叫到自己,也是按序排隊行禮。

就聽上面一把挺溫和的聲音用滿語叫起。貴婦們交換了一下眼色,從地上爬了起來。又聽上面道:“賜座。”

有太監引導著諸位坐到了另一邊的椅子上。

格勒爾是這一撥蒙古人裡打頭的,她的妻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