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翻手為雲覆手雨
新皇帝雷厲風行地處置了一批人,這讓朝臣很是害怕了一陣兒。明明知道是為什麼處置的,卻不能不在皇帝的盛怒之下感到膽寒。心思再靈活一點的,也許就會懷疑:這是不是皇帝要動手的訊號?
因為“三年無改父道”的規矩,嗣皇帝連下旨都要口稱是奉著大行皇帝的意思,用大行皇帝曾經如何如何想這樣的口氣說出來,想要換人?您老悠著點兒,這不太合規矩啊。
所以,當嗣皇帝忍受不了三年孤苦的等待,想要動手的時候,總要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或者突破口。眼前那突破口可是現成的!
先是對先帝之死有直接、間接責任的人,然後,是不是就要一鼓作氣來調整一下大家的職稱了?
一時之間,京中風聲很緊。康熙在世之時,不斷地把與胤礽有著深厚階級感情的詹事府官員調往中樞任職。這些人,一般是先當副手歷練,入六部就是侍郎,以此類推。一個未來的頂頭上司,與現在的頂頭上司,在官場眾生眼裡,自是微妙,就算兩人沒什麼,底下的人也會各有心思。最後弄得兩人尷尬也是有的。
現在新皇帝開始動朝臣了……
真是意味的省略號啊!
這其中,比較有想法的卻是李光地。說起來他曾任過胤礽的老師,應該與新皇帝關係不壞,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李光地那就是個玻璃球,滑不沾手,他跟康熙混的那會兒,是誰都不偏袒。皇太子又如何?對於東宮的拉攏,他向來是很曖昧地保持著安全距離。
當時的安全距離,現在看來,有些危險,不是太近了,而是太遠了。
李光地萬分惆悵!李光地千般努力!李光地百樣心機!李光地十分後悔!
已經是老頭子的李大學士打起精神,繼續奮進。他搶到了一個先手,那就是首倡奉皇太后命令皇太子登基。這些還不夠,他還得接著努力,至少要讓皇帝不去計較當初他那些不給皇帝面子的行為。
記恨一點無所謂,李光地也沒想能胤礽忘了那些不太愉快的經歷。想想看,兩個人,都不是政治嫩手了,打著太極,一個知道另一個是想自己站在他那一邊,另一個卻分明從這一個的眼裡看到了釣魚式的拒絕。想忘?有那麼容易麼?
不過是將功折罪,有罪不怕,能折抵了,比忘了還強。
書案上點著三根蠟燭,李老頭扒拉著資料,研究著……
其他人就沒有這麼淡定了,先是佟家,佟國維只能自認倒黴。先前想著要隨康熙去了,那是一時情緒上來了。冷卻了一陣兒,他是想死都死不成了。他活著,好歹是康熙的長輩,胤礽怎麼著也不能把他削得太狠,他要死了,算是給康熙抵命,不管能不能抵得上,也是有了一個交待,多半能讓胤礽解一解恨。
但是,他現在不能死。
佟國維有七子,長子次子都已經死了,排行第三的隆科多就是現在存的最年長的兒子'1',這麼個在御前掛號了的人物,能放心把家裡交給他麼?至少要等下面和個兒子有點樣子之後,由自己作主,壓下隆科多。這樣才能保一門平安。
胤礽有舉動,最擔心的就是他。
然而富在深山有遠親,貧在鬧事無人知,眼看佟家失勢,滿朝上下就沒幾個肯幫他的。佟國維只有自己苦捱著,多活幾年就是勝利。不得已,就只有交出隆科多了,佟國維胸口一陣抽痛。
早在這個畜牲從他岳父那裡奪人小老婆的時候就該管一管的!還有阿靈阿,真是個損人不利己的王八蛋!
值得欣慰的是,那王八蛋的日子也不好過。
阿靈阿家裡早就雞飛狗跳了!阿靈阿沒想到新帝的火氣會這樣大,生氣是肯定的,皇帝病倒的時候他就有心理準備了。不過呢,阿靈阿心想,好歹他家是功臣之後又是後族,還是允俄的舅舅,又是允禮的岳父。生氣,冷藏,過幾年又能起復了。
遠的不說,當年鰲拜,那樣的大罪過,也沒連累著多少親族不是?
旗人人口少,純正滿洲旗的更少,不用也得用。誅九族這種事情,幾乎從沒在滿洲旗發生過。
阿靈阿這個閉門思過,過得實在很哈皮。
這一日正在清涼的屋裡,閉著眼睛,哼著小曲兒,搖椅旁邊兒還倆俏丫環剝了葡萄往他嘴裡填呢,皇帝賓天了!
好大一顆葡萄卡在嗓子眼兒裡,阿靈阿差點兒沒噎死!
壞了,這禍闖得有點兒大了,嗯,沒事兒,還有佟家在上面頂著呢,只要他們沒事兒,自家不會罰得比他們重的。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