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禟道:“老爺子既要帶你去謁陵,為什麼又衝你發火?”
這話要從何說起呢?胤禩道:“老爺子大概是,不想我與安王府走得太近。”
胤禟撇撇嘴:“那裡是八嫂的舅舅家,親戚之間走動走動又能怎麼著?老爺子就為這個說你了?忒小心眼兒了,”說完,又意識到這句話不妥,慌忙轉移了話題,“這回,老爺子又帶了太子跟太孫?老十也去了?他大腿倒抱得緊!”
胤禩嘆道:“我要是他,我也這樣幹。”
“他明知道你跟太子不太對付。”胤禟快要跳起來了。
胤禩道:“我也不想跟太子不對付啊!”
“嘎?”
“我這不是沒辦法麼?”胤禩覺得自己比小白菜還可憐,“從懂事起,老大、老二鬧矛盾,我就夾在中間,我不跟老大混都不行。自打那位二嫂生了兒子,什麼爭位之心啊,從龍之功啊,就都~”胤禩作了個隨風而去的手勢。
胤禟火氣全消,胤禩說到點子上了。自從太子有了嫡子,鼓譟的人就去了一大半兒。朝臣蔫了,宗室萎了,牆頭草不晃盪了,在太子面前越來越老實。這,就是宗法的力量,它對人心的影響無聲無息又無處不在,還……讓人無可抗拒。就連他自己,也只是習慣性地瞅太子不順眼而已,“太子去死”的念頭是再也沒冒出來過。
本著兄弟義氣,胤禟還是為胤禩擔心:“那你現在想怎麼辦?這個老大,被圈了還要流毒害人。”
胤禩不語,他的盤算就是,壯大勢力以圖自保。正好,老爺子給了他機會,他拼命結交親貴,為的就是自保。老爺子都沒能一口氣打掉的安王府,多好的盟友啊!可是老爺子現在對他的表現開始不滿了,康熙之怒,讓胤禩有些擔心。
“我再想一想。你快些回去唄,真想叫關在外頭,明兒被老爺子罵?”
胤禟無聊地起身:“那我回去了啊。”
一行人先到南苑住下,次日再從南苑發駕。
從出了宮門開始,康熙是有意無意給他們兄弟製造機會。把皇太子趕下車,讓他騎馬跟兄弟們同行。皇子們都不是傻子,也就順著皇帝的意思哈拉。等到了南苑,連弘旦都看出來了,抱著課本跑到他祖父那裡請教也不去打擾父親和叔叔們。
回到自己的屋裡,胤禩拿溼毛巾捂住了臉,擋住所有表情。他又不是傻子,康熙都搬了梯子了,他要是還不下,老爺子能把他晾在牆頭上晾一輩子。可是,對一個相互之間從來關係不好,見面皮笑肉不笑,笑也笑裡藏刀的人,要怎麼示好?
胤禩悲催了。
胤礽也明白康熙的意思,不就是讓他不計前嫌麼?也成啊,他又何必與這個八弟計較這麼多,只要他以後老實了,老八還是挺有用的麼,用就是了。倒是主動釋放出了善意。
康熙很欣慰,從東宮對胤禔子女的關心上他就覺得他兒子是個好人,像他,有情有義重家庭。既然太子不是不能容人,老爺子更要幫幫太子,第一就想到拉了人來,你們私下聊。我也不用弄什麼防備兄弟鬩牆的措施了,多好!
老爺子構思得挺好,皇太子很配合,就是苦了胤禩。一面猜,太子這是真心還是假意呢?一面想,老爺子的用意如何呢?
老爺子就想你們兄弟關係好點兒。
第二天上路,又遇上一件讓老爺子哭笑不得的事情:八旗兵丁因蠲免扣除庫餉歡聲動地擁塞道旁跪迎叩謝。
對此,老爺子決定不發表任何評論。只是藉機教育孫子:“八旗是立國之本,只要八旗而在,哪怕他們什麼事兒都不做,咱們什麼事兒就都好辦。”說這話的時候,康熙的心裡在滴血,一群賠錢貨啊!這錢不賠又不行。
弘旦想了想,輕聲問道:“就像廟裡的泥菩薩?他們不能變出衣食,可是僧尼要是沒了菩薩,照樣沒有衣食?”
康熙咳嗽一聲:“也不能這麼說,菩薩有時候還是靈的,八旗子弟好好調…教還是有用的。”好孩子,你抓著重點了。
老爺子不得不再三叮囑孫子:“八旗是根本啊,裡面也有爭氣的人。”最後跟孫子說了實話,他們不能打仗,咱們可以派綠營嘛,那啥,至少吧,八旗還出了不少水平很高的高階將領、高階官吏。
現在八旗不說糜爛得一塌糊塗吧,也是沒什麼戰鬥力。雖然他老人家剛剛誇過八旗勇猛,其實自己心裡知道,那是在打腫臉充胖子。
想了想,實在是憋屈!朕在給你們做臉,你們自己不爭氣!氣咻咻的時候,外面三馬飛過,停在車邊,是皇太子與八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