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作為皇帝、作為父親,他潛意識裡掐掉了這個念頭。如今王氏的事情一出,更加堅定了他的想法:老八媳婦不賢!
可是又抓不住把柄,康熙又沒有閒到把八阿哥府裡的所有事情調查個底朝天,只好自己生悶氣。
又過了幾日,京中來報,連被圈禁的大阿哥都又添了個兒子,康熙心中的氣惱就更不用說了。
不到萬不得己,沒有公公出面訓兒媳婦的。康熙是守禮法的人,只好忍下了這口氣,回去或讓皇太后、或讓惠妃、良嬪去敲打敲打老八媳婦才是正理。反正事實已經證明不是兒子的問題,那麼,有什麼好急的?朕回去就讓欽天監把納側的日子給胤禩算好!
作者有話要說:
**又抽了,我已經對它絕望了,雖然官方一再說,已經好了……
BUT,官方說多少回“恢復正常”,就代表它抽了多少回了吧?
TT蹲在晉江的人真是傷不起啊~
又,2月14又要到了,依舊單身的人好想寫個報復社會的番外啊啊啊啊~~我都腦補完成了……好想動手碼出來啊……
返京前後的事兒
皇室是個奇怪的圈子,在這個圈子裡,有些事情除了當事人,別人到死都不可能知道,有些事情卻又是頃刻就能傳得滿天風雨。四阿哥死了嫡長子是大家早就知道了的,其中後來的這一批人還都親自去道了惱。
八阿哥那裡盼星星盼月亮盼來的一胎又沒了的事兒卻是在八阿哥抵京、三阿哥等人離京之後發生的,沒想到這些趕赴行在的福晉們,居然也知道了。不用說,她們的丈夫肯定更早一些時候就知道了。
太子妃這裡,接到訊息也挺早的,還是胤礽過來告訴她的。
胤礽在康熙那裡的訊息還是挺靈通的,御前的太監也不是沒眼色的人,一般人到了御前,他們也不會輕易洩露訊息。如皇太子這樣的,只要不做得太過份,他們是樂於提醒一聲:“太子爺,萬歲爺心情不太好,您小心著點兒。”或許不會涉及核心內情,作個天氣預報是足夠了的。
打完小報告,小太監就進去通報:“萬歲爺,太子爺過來了。”
胤礽再正一正衣冠,從開啟的門幕裡進去了:“兒子給汗阿瑪請安。”
康熙的怒火平得差不多了,臉色仍然不太好,見胤礽來了,這才開了臉:“蒙古情形如何?”打了手勢,讓胤礽近前說話。
胤礽坦然前行,中途停了一下,把掉在地上的筆給揀了起來,扔給一旁被康熙的臉色嚇得不敢上前的小太監。這才又徐徐走到康熙身邊,給他揉著肩膀:“他們還能說什麼?汗阿瑪親至,何等榮譽?想來回鑾前還如往年一樣,要有種種賞賜……”
汗阿瑪肯定是生氣了,但是為什麼呢?問還是不問?能讓康熙這個講求平和從容的人把筆都摔了,這可不是件小事。
康熙聽到“汗阿瑪親至,何等榮譽?”時正要皺眉提醒兒子,不可被假想迷惑,要且用且防。當年三藩之外,蒙古人可是差點兒來了個背後包抄。葛爾丹也曾是大麻煩。等得到後一句,又笑了出來,胤礽已得箇中三味。
胤礽手上輕輕用力,按得康熙通體舒泰,當一個兒子不省心的時候,另一個兒子乖一點就很容易安慰老父親那顆飽受摧殘的心。
胤礽胤礽趴在康熙耳朵邊兒上: “汗阿瑪,這樣可還舒服?”
康熙鼻子裡含糊地哼了一聲。
看來跟自己沒什麼關係,胤礽作了評判之後就不再多言。又按了一會兒,康熙拍拍胤礽的手:“好啦,別累著你。”胤礽當然不肯就此停手,又意思意思地按了兩下:“兒子伺候汗阿瑪,有什麼累不累的呢?汗阿瑪臉色好些了?”
康熙對於老八的事情卻是暫不想跟胤礽說的,擺手道:“左右是些煩心的事兒,”從摺子裡抽出一份來,“你看看這個罷。”
胤礽看看摺子的位置,他剛才揀了那隻筆,根據上面墨汁的溫潤程度來判斷,當是剛扔下來不久,筆尖的毛都在狠力下貫的過程中歪了,可見康熙憤怒的程度。這一份摺子是從一堆裡抽出來的,明顯是看過有一段時間了,顯然康熙生氣不是因為這摺子,倒像是另一本摺子更早一些的內容惹火了皇帝。
思忖間,胤礽已經取過摺子來看了,這是九卿等共上的摺子,議工科給事中原特參吏部文選司郎中陳汝弼不法一事。
這事的前因胤礽是知道的:有個叫黃鐘的人,本是投誠偽官,已於陝西道御史王自修請斥失節文職案內革職。今陳汝弼乃朦混開列補授,讓黃鐘又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