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東的時代在“清醒過來”的時候創造的“六十條”,鄧小平時代卻在清醒的時候把它扔到一邊。

今天曆史學家不厭其煩津津樂道的檔案是另外一個。它是這次歷史性會議上產生的最重要的檔案之一,與“新六十條”在同一天被二百一十位與會者舉手透過,並且下發到鄉下去執行,文題是《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不過,《決定》在當日仍只是“草案”,其最後的定本,要到十個月後的下一次中央全會上才能透過並且公佈出來。將1978年與1979年的兩種版本加以對照,修正多達百餘處,大部分是技術性改動,但有若干重大關節處的變化,就絕不能用文字或者技術性的改動來解釋。比如1978年版本中的“不許包產到戶”六字被刪,而代之以“除某些副業生產的特殊需要和邊遠山區、交通不便的單家獨戶外,也不要包產到戶”。這顯然是因為實際程序中“包產到戶”已難以阻擋,令黨中央對這個昔日“最危險的階級敵人”略加寬容。比如1979年版本中增加“我們狠抓糧食生產是對的,但是忽視和損害了經濟作物、林業、畜牧業、漁業,沒有注意生態平衡,這是一個教訓”一句,顯然是對毛澤東“以糧為綱”的露骨批評。新的版本還將“要繼續抓好農業學大寨、普及大寨縣的群眾運動,把這個運動同貫徹執行上述各項政策和措施緊密聯絡起來,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偉大目標緊密聯絡起來”這一整段一筆勾銷。這就已經明顯地暗示,華國鋒發動的“普及大寨縣”的運動應該結束,因為它與執行新的農業政策已經無法“緊密聯絡”。最後,它還毫不留情地刪去了“首先要實現農業機械化”,這又等於是宣告毛澤東倡導並由華國鋒繼承的“在1980年實現農業機械化”的計劃已經流產。

一步一回頭(5)

但是,在1978年的這個冬季裡,農業方針的變化在可以操作的步驟上還是含混的,新的決定中仍然帶著歷史的慣性:不許包產到戶,生產隊的統一核算和分配的地位是不能改變的,糧食關係到備戰備荒之宏旨,所以一定要抓得很緊,普及大寨縣和執行黨的政策是一回事,農業機械化仍然是農村的首要目標……這一切令人感到既定方針的不可動搖。但是,人們仍然把它視為新時代的起點。後來十幾年中,無論贊成還是批評鄧小平方針的人,對這個起點的界定倒是一點也不懷疑。看來,在新時代的起點上,鄧小平給予農民的最大好處並不在於技術細節,而在於思想觀念。農民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懂得了把“白貓、黑貓”的理論用以對付阻礙他們行動的教條主義官員。所以雖有“不許包產到戶”的禁令,但是那些已經“包產到戶”的地方,都一律從檔案的字裡行間看到了他們需要的鼓勵。“三中全會的精神,用最簡單的話來概括,就是:可以!可以!也可以!”安徽省鳳陽縣縣委書記陳庭元對訪問他的一位記者說道。事實的確如此,農民從這個歷史性會議上面得到的全部實惠,就是“可以”二字。後來幾年的事態發展證明,這對於他們來說已經足夠。

然而有一個重要決定的獲得透過,在這個會議上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障礙,這就是部分地提高農產品的價格。按照中央委員會批准的檔案,到來年夏季糧食上市時,將把國家收購價格提高百分之二十。還許諾將棉花、油料、糖料、畜產品、水產品和林產品的收購價格也作出相應的提高。這一決定的正式透過還要等到1979年的秋季,但是,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的行動實際上自春天就已經開始。1979年3月1日,國務院依據中共中央決定中的這一條款,作出進一步的規定,將提價的時間表由夏季提前至3月。這中間一部分的原因是要將提高價格的行動趕在春耕之前,似提高公社社員的耕作熱情以及全年的收成;另一部分的原因是這一項方針本身沒有引起任何異議,所以可以暢通無阻。不過,價格的提高由於各地的自行其事,而令最後的統計發生分歧。中###史資料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叫做《新時期專題紀事》書裡說,這一次提高價格的幅度平均為百分之二十二點二,第一批受惠的農產品計有十八種,果真如此,則超過了中央1978年12月會議所認可的幅度。不過,大約十年以後,農業部和統計局聯合起來對這時的提價之舉作了更詳細的調查。結論是提高價格的幅度大體為百分之十八。這一項調查還開列了主要產品的提價幅度:

糧食,百分之二十。油料,百分之二十三。棉花,百分之十五。甘蔗,百分之二十。甜菜,百分之二十五。大麻,百分之二十點三。柑桔,百分之二十六點三。蠶繭,百分之二十點三。蜂蜜,百分之八點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