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總量控制在34�6億噸。2005年,繼續壓縮用水指標10%,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34�2億噸,其中再生水利用量達到2�6億噸。
北京市已經完成了150餘項節水科學研究,並加大了節水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節水設施、器具的推廣。全市已累計完成重大節水技術改造專案4000餘項,建成雨水利用工程專案34項。水的重複利用率由2000年前的88%,提高到2004年的92%,全市工業用水10年維持負增長。農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抗旱保墒技術、耕作措施節水技術、再生水灌溉技術等,高效節水的噴灌滴灌佔到節水灌溉面積一半以上。
與此同時,北京市各有關部門相互配合,開展各類打假活動,加強了對用水器具市場的監督與規範。符合用水標準的節水型龍頭、馬桶已在本市器具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全市累計推廣各類節水器具750萬套。居民家庭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40%,社會單位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80%,城區節水龍頭的普及率達到95%以上。
北京市水資源嚴重緊缺,開闢非傳統水源,實現城市汙水資源化已成為節水的重要途徑。目前已建成中水設施300多個,在建的100多個。日處理再生水約4萬立方米。北京市近五年來市區汙水處理率由22%提高到58%,2004年再生水利用量達到2億噸,2005年已達到2�6億噸,遠期將達到5億噸!中水設施主要集中在賓館、飯店和大專院校,隨著北京居住小區開發高潮的到來,居住小區中水設施的建設逐漸增多,150餘個小區中水建設透過稽核或已驗收使用。
一系列的節水措施和法規的推進,北京市用水總量已由2000年的4�4億噸,減少到2005年的34�2億噸,五年來年均節水1�2億噸;萬元GDP耗水量由同期的151噸減少到81噸;萬元工業產值取水量由上世紀80年代的436噸降到2000年的25噸,繼而再降到12噸,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已增到92%。
十幾年的努力,尤其是近五年來的努力,北京市主要用水指標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北京沒有水,北京人在節水,北京努力了!但無論怎樣努力,北京枯水年缺水12億立方米靠節水是找不齊的,一年節水1�2億噸與每年12億噸、遠期17億噸的缺口,無疑是杯水車薪。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外來水補救,北京拼命節水也將一年有1/3的時間滴水全無。別的不說,生命沒有水能存活幾天?
北京市水務局戴育華處長對我說:
“現在這樣節水,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包括農業是要付出代價的,超采地下水,環境在惡化。2010年北京總需水量平水年要40多億立方米,枯水年需50億立方米。而北京地區的可用水量已經非常有限。儘管我們採取了許多措施,但我們已無水可用。實現從丹江口水庫引水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解決北京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措施。屆時,北京年平均將可獲得12億立方米補充水量,遠期可獲得17億噸。可基本適應北京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近期和遠期發展的需要。現在工程已上馬,這是北京未來發展的根本希望……”
我在西四環暗涵工程處站了許久、許久……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漢江上的著名大型水利樞紐丹江口水庫引漢水,在鄭州以西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基本自流至北京,輸水總乾渠全長1267公里(未含天津乾渠),進入北京的地點在房山縣拒馬河中支南與河北省交界處。輸水總乾渠進入北京後,經房山城區西北關,穿過大石河、永定河、豐臺西鐵路編組站進入市區,然後沿西四環路下面北上,過五棵松地鐵至終點北京頤和園內的團城湖,全長80公里。
為保證水質安全,北京段全程採用全封閉管涵輸水,封閉的管涵將穿越永定河、拒馬河、大石河等32道河床,穿越京石、五環、四環等12處公路,穿越京廣線、豐臺鐵路編組等11處鐵路,穿越五棵松地鐵,穿越兩處山丘。
北京:不能承受之重(7)
南水北調進京後,直接供水範圍3200餘平方公里,包括北京城區、大興、通州全部以及房山、門頭溝的山前平原和沙河鎮地區。透過與當地水聯合排程,形成統一的地表水供水網路,供水範圍可擴大到5870餘平方公里,覆蓋北京平原區面積的90%。
2004年中線調水京石段“應急工程”已率先開工。所謂“應急”,是應2008年“奧運”之急。北京“奧運”,舉世矚目,屆時缺水的北京不能出任何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