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陳世美了。他本是清官一個,反倒落了個千古罵名。考取功名前的陳世美,就是在這綠水之上的滄浪亭中,懸樑刺股,囊螢映雪,口而誦,心而惟,採漢水之靈氣,立凌雲之壯志,終於功德圓滿、金榜題名,可謂學優登仕,攝職從政。難能可貴的是他堅持雅操,景行維賢,克唸作聖。好端端一個如此山清水秀的所在,自是地靈人傑,理當派生一個真正的鳴風在竹的陳年穀,焉能弄出個杜撰的忘情負義的陳世美!
…………
沒有興旺的商貿活動,就不會有繁榮的經濟。鐵打的均州,所以得名,與當時城中的經貿狀況不無關係。19世紀初葉至中葉,均州城有大小商號110餘家,商人們為利於經營,以“同業”結幫。如飯館業的“雷祖會”、屠宰業的“三義會”、船幫業的“楊泗會”、釀酒業的“呂祖會”、理髮業的“羅祖會”、肩挑商販的“關帝會”等十餘家幫會;外來常住的商人各自設有專營商號,又按同鄉結成山西、陝西、福建、江西、河南、武昌、懷慶等十餘家“同鄉會”。有相當規模的典、當鋪13家,甚至還以商戶、商團或商會的名義,發行“紅票”、“花票”、“商會金融會票”等石印紙票與官票混合流通。商業經濟的繁榮,刺激了商品生產的發展,外商也隨之侵入。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泰和洋行、永昌洋行,美國花旗菸葉公司、希臘菸葉公司、日本國三菱洋行等,先後派員進人均州市場,參與經貿活動。隨著商品不斷豐富,鬻賣品種大量增加,均州城不僅店肆林立,而且夜市通宵營業,至天明方散,接著早市又開,可謂日夜買賣不絕……
張華鵬:歷史上,均州就是均縣。均縣後來又改稱現在的丹江口市。均州城後營是我祖輩居住了400多年的故土。我家祖宅位於靜樂宮外的西北角,背靠靜樂宮宮牆,北臨後營街。北門街從門前穿過,把祖宅分成東、西兩大院,都是面闊五間,三進,兩層轉角樓,屋頂小青瓦。西院南鄰肖家,東院南鄰陳年穀家(即《鍘美案》中的陳世美),門前有立旗杆的石頭夾樁,是先祖張纁的遺物。
說起均州城,其歷史很古老。據文字記載可追溯到上古鯀(禹王之父)時,是鯀治水把均州龍山一帶堵住了,均州廣大地區成了內陸海,把古人逼到高山居住,從五龍宮一帶採集的石斧可推斷,這也許就是史書記載的“奎婁之下海”。到了禹,治水以疏導為主,他把龍山一帶的河床挖開了,把海水放了,形成了南川平原,故均州人在龍山上建禹王廟以祀之……
夕照門外寬闊的黃土崗上分佈著大量的從春秋以來的各代古墓群,訴說著均州古老的文明。北邊的拱辰門卻與眾不同,是裡外兩重城,俗稱“甕城”。即在此城門外又圍築與城牆同等高雙面城磚牆,上闊四米,下闊五米,也有同規格的城門。有長寬各約四丈多的場地,是專門斬決死犯的場所,原來是為防止劫法場而設。北門外是茫茫大沙洲。清乾隆五十四年,石板灘官紳捐資在南城牆上偏東建立奎星樓,六角形,三重飛簷,高約三丈六。均州的城垣不僅防兵匪患,同時防水患,所有城門除巨大鐵木門外,均增設有木製防洪水閘門,城門石門檻重60噸,經歷代修葺,上世紀50年代仍完整如初。城牆外陡內緩,雉堞、城樓很是雄偉堅固,令兵匪和水患卻步,故有“鐵打的均州”之說。
均州聖地:永遠的滄浪綠水(5)
均州南關大街兩邊分佈著十餘條東西向的街巷,光彩巷南的朝武街是均州城的最繁華地段。朝武街西接南關大街,東連河街,就在這街口有一座四柱三間的高大石坊,正中石額上正書“麇鎮雄關”四個大字,顯示昔年麇國雄風。出石坊過街便是寬闊的石蹬道,直達江邊,江邊停泊著密密的木船,這便是聞名四川、陝西、山西、湖北、河南五省的均州大碼頭。明代永樂十四年從北京漕運來武當山金殿就在這兒下船登陸。這裡有個地名叫金匠場,就是當年堆放金殿的地方……
城內、城外的街道上分佈著38座四柱三間牌坊,有的跨街,有的順街,大多為功名坊。其中,我的先祖張纁就立了三座:進士坊、為舉人立的攀龍坊、為御史立的繡坊。
均州城是崇奉道教之鄉,廟宇林立。後營街中是唐中宗居住的地方,後來改為報恩寺,大殿前有兩通高大的唐中宗碑記,是州城內的唯一寺院。其他全為道教建築:宋代建的宗海樓、比干祠;元代建的五龍行宮;明代建成的有靜樂宮和三元宮;清代建的龍興宮、天后宮。還有文廟、武廟、城隍廟、馬王廟、楊泗廟、水府廟、二龍廟、藥王廟、天符廟、關帝廟、許真君廟、呂祖廟、關王廟、肅公廟、三官廟、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