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催肥”下,1994年全國保健品市場的銷售總收入達到300億元,而且沒有大的國際品牌參戰。史玉柱的企圖十分的明顯,他希望透過新的擴張激發出新的創業激情,利用巨人的品牌優勢快速攫取超額利潤,並以此來緩解主導產業發展受阻以及管理機制上的矛盾。這樣的方式在許多企業的成長史上屢試不爽,並幫助它們擺脫危機、煥發新生。可是,在這一戰略性大轉移中,史玉柱犯下了一個錯誤:他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穩定發家產業和已有專案;相反,他希望齊頭並進,最終造成了多線作戰的局面。在當時,如果巨人集團確實已經定下了產業轉移的戰略目標的話,它完全應該對電腦公司和已開工的巨人大廈建設專案進行資產和管理上的剝離,使之獨立運作。
相反,史玉柱走上了一條多線開戰、俱榮俱損的大冒進之路。
一時間,暴風雨般的廣告、新聞炸彈瘋狂地傾瀉而下,數千名年輕而狂熱的營銷人員分赴各大市場,巨人的系列產品在最短的時間內出現在全國50萬家商場的櫃檯上。集團的《巨人報》為了配合戰役,印製了大量的宣傳單,其最高單期印數竟超過100萬份,創造了一個企業報單期印數的吉尼斯紀錄。
如此前所未見的閃電戰術,在一開始確實創造出奇蹟:十幾天時間內,匯總到史玉柱手中的來自全國各市場的訂貨量就突破了15億元。
可是很快———快得讓人至今憶起還感到心痛和猝不及防———整體協調作戰能力的低下使戰場變得混亂起來。兩個月後,史玉柱就不得不宣佈“停業整頓”。
1996年初,史玉柱開始從全面出擊轉為重點戰役。他發現減肥市場的潛力巨大,因而決定全力推廣減肥食品“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