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2 / 4)

小說:徐霞客遊記 作者:這就是結局

有塘匯水一方,中窪而內沁,不知何出;其東北所對者,即馬鞍山之西北麓,仙奕巖在焉;其東南所對者,乃馬鞍山西南枝峰,又有壽星巖焉。遙望其後重巖回覆,當馬鞍之奧境,非一覽可盡。時日已下舂,雨復連綿,餘欲再候靜聞,並仙奕巖俱留為後遊。下山一里,復渡南門,又東北三里,攜豆蔬抵天妃殿,而靜聞與僧相侵彌甚;欲以錢贖被。而主僧復避不即至。餘乃不顧而返,亟入城,已門將下鍵矣。昏黑抵寓,不得晚餐而臥。

十九日凌晨而起,雨勢甚沛,早出北門觀墟市,而街衢雨溢成渠,墟不全集。上午還飯於寓。計留錢米綠豆,令顧僕往送靜聞,而靜聞已至。其病猶未全脫,而被襆fú被單之屬俱棄之天妃廟,隻身而來。餘陰囑寓主人,同顧僕留棲焉。餘乃挈囊出西南門,得沙弓小舟一艙,遂附之。而同舟者俱明晨行,竟宿沙際。

二十日候諸行者,上午始發舟。循城西而北溯柳江,過西門,城稍遜而內,遂不濱江雲。江之西,鵝山亭亨,獨立曠野中,若為標焉。再北,江東岸猶多編茅瞰水之家,其下水涯,稻舟鱗次,俱帶梗而束者,諸婦就水次稱而市焉,俱從柳城、融縣順流而下者也。又北二十里,晚泊古陵堡,在江西岸。

自柳州府西北,兩岸山土石間出,土山迤邐間,忽石峰數十,挺立成隊,峭削森羅,或隱或現。所異於陽朔、桂林者,彼則四顧皆石峰,無一土山相雜;此則如錐處囊中,猶覺有脫穎之異耳。

柳江西北上,兩涯多森削之石,雖石不當關,灘不倒壑,而芙蓉倩水之態,不若陽朔江中俱回崖突壑壁,亦不若洛容江中俱懸灘荒磧也。

此處餘所歷者,其江有三,俱不若建溪之險。陽朔之灕水,雖流有多灘,而中無一石,兩旁時時轟崖綴壁,扼掣江流,而群峰逶迤夾之,此江行之最勝者;洛容之洛青,灘懸波湧,岸無凌波之石,山皆連茅之坡,此江行之最下者,柳城之柳江,灘既平流,涯多森石,危巒倒岫,時與土山相為出沒,此界於陽朔、洛容之間,而為江行之中者也。

二十一日昧爽行。二十里,上午過杉嶺,江右尖峰疊出。又三十里,下午抵柳城縣。自城北溯懷遠江而入,又十里,治於古舊縣。此古縣治也,在江北岸。是日暑甚,舟中如炙。

柳城縣在江東岸,孤城寥寂,有石崖在城南,西突瞰江,此地瀕流峭壁,所見惟此。城西江道分而為二。自西來者,慶遠江也,〔其源一出天河縣為龍江,一出貴州都勻司為烏泥江,經忻城北入龍江,合流至此;〕自北來者,懷遠江也,〔其源一出貴州平越府,一出黎平府,流經懷遠、融縣至此。〕二江合而為柳江,所謂黔江也。下流經柳州府,曆象州,而與鬱江合於潯。

今分潯州、南寧、太平三府為左江道,以鬱江為左也;分柳州、慶遠、思恩為右江道,以黔江為右也。然鬱江上流又有左、右二江,則以富州之南盤為右,廣源之麗江為左也,二江合於南寧西之合江鎮,古之左右二江指此,而今則以黔、鬱分耳。

南盤自富州徑田州,至南寧合江鎮合麗江,是為右江。北盤自普安經忻城,至慶遠合龍江,是為烏泥江。下為黔江,經柳、象至潯州合鬱,亦為右江。是南、北二盤在廣右俱為右江,但合非一處耳。《雲南志》以為二盤分流千里,至合江鎮合焉,則誤以南寧之左、右二江俱為盤江,而不知南盤之無關於麗江水,北盤之不出於合江鎮也。

二十二日平明發舟。西北二十里,午過大堡,在江東岸。是日暑雨時作,蒸燠殊甚,舟人鼓掉,時行時止,故竟日之力,所行無幾。下午又十五里,大雨傾盆,舟中水可掬,依野岸泊。既暮雨止,復行五里而歇。

二十三日昧爽,西北行十五里,過草墟,有山突立江右,上盤危巖,下亙峭壁。其地魚甚賤。十里,馬頭碼頭,江左山崖危亙,其內遙峰森列,攢簇天半。於是舟轉東行,十里復北,五里,下午抵沙弓,融縣南界也,江之西南即為羅城縣東界。沙弓,水濱聚落,北至融五十里,西至羅城亦然,西望隔江群峰攢處,皆羅城道中所由也。是晚即宿舟中。

二十四日昧爽,仍附原舟向和睦墟。先是沙弓人言:“明日為和睦墟期,墟散有融縣歸舟,附之甚便。”而原舟亦欲往墟買米,故仍附之行。和睦去沙弓十里。水陸所共由也。舟自沙弓西即轉而東北行,一里,有江自西北來,舞陽江也,〔內灘石甚險。〕又直東四里,始轉而北,又五里為和睦墟。荒墟無茅舍,就高蓷tuí蘆葦草,日初而聚,未午而散,問舟不得。久之,得一荷鹽歸者,乃附行囊與之偕行。始東北行一里,有小溪自西而東。越溪而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