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打擊,但是德國人的意願被英國人與俄國人完全的扼殺掉了,既然不能小打小鬧,那麼為何不大打出手?
對於德國人的理念林海疆說實話是很難理解的,也難怪德國人先後二次發動世界大戰,不但將整個世界都拖入了戰爭的深淵,也將自身整得奄奄一息。
林海疆望著馮·德威斯伯爵在等待馮·德威斯伯爵的答案,從基本的角度來講林海疆並不想搭乘德國此番極其危險的戰車,這次衝忙擴張的結果很可能將會遭到慘痛的失敗,大英帝國雖然在自己手中連續遭到了慘敗,但是林海疆依然保持著一份特有的清醒,那就是要審時度勢的對待國際問題,大英帝國的身家是非常厚實的,而且英國的工業基礎在歐洲來說也是最為雄厚的,自己故意洩露的蒼穹級戰列艦的圖紙就是要將英國人拖入無限制的軍備擴軍之中,林海疆最為擔憂的是英國建造大量的鎮遠級戰列艦,或者建造比鎮遠級噸位更大接近帝國級的戰列艦,因為蒼穹級戰列艦是無法透過蘇伊士運河的,所以英國人不可能建造大量的蒼穹級戰列艦部署在印度,首先印度沒有適合的船塢和造船廠可以用來維護蒼穹級戰列艦,而且英國人的防務重點在歐洲,其主力本土艦隊不可能參加遠征,而林海疆與英國皇家海軍的決戰戰場則設在了印度洋,這樣的話英國人就需要打造兩支龐大的艦隊,即便是國力雄厚的英國人恐怕也難以承擔。
這是林海疆的根本戰略,因為在廣闊的大洋之上中華帝國起碼在五十年內都沒有能夠與英國皇家海軍一較高低的資本,中華帝國的戰略根本在太平洋上,印度洋只不過是挾制印度的一個戰場而已,尤其是錫蘭島對於林海疆來說已經是勢在必得了,無論是其自產的寶石還是其的重要戰略地位,中華帝國都必須得到錫蘭,為此在印度洋與英國皇家海軍全力一戰也在所不惜,但是在印度洋進行大決戰與到大西洋打上門去卻是有本質上的區別,林海疆從來就沒打算過到英國人家門口去與英國人進行殊死決戰。
馮·德威斯伯爵猶豫了好一會才痛下決心道:“只要是合理的,德意志帝國能夠滿足的一切條件,作為盟友我德意志帝國展現了我們全部的真誠”
林海疆望著馮·德威斯伯爵微微一笑道:“沒想到一向刻板的德國人竟然也開始滑頭了起來?既然你們不提那隻好我自己來提了,不過時間倉促,我需要徵求帝國核心領導層的集體意見,此戰關係到我中華帝國的國運,我們也必須謹慎對待,不是嗎我的伯爵先生?”
林海疆隨即召開了高階將領會議,出現會議的總參謀長李安民,海軍部部長李海波等人均對德意志帝國的瘋狂舉動感到無比的震驚?甚至李安民直接建議林海疆拒絕德國人的請求,因為德國人這種瘋狂舉動會將中華帝國拖入戰爭的泥潭,因為中華帝國此刻的全力力量都投入到了國內的生產建設之中,除了契科夫的新俄羅斯自由解放軍經常越境出擊之外,中華帝國起碼在二到三年之內沒有進行大規模戰爭的準備
第三百零六章 帝國遠征軍
對於是否搭上德意志帝國這趟戰車帝國內部的反對聲非常之高,從總參謀部到陸軍以至於海軍,國家都剛剛統一,正值人心思定開發建設的大好時機,如果貿然進行大規模介入一場勝負未知的戰鬥,對於中華帝國的整體來說很可能將會造成無法擬比的巨大損失。
就連林海疆自己也無法說服自己捲入這樣一場準備並不充分的戰爭,雖然德意志的目標十分明顯,就是吃掉法蘭西,在此杜絕法國人崛起的可能,因為德國人知道一旦等法國人恢復過了元氣,那麼第一個被找麻煩的就會是自己,為了避免這種麻煩,德國人才準備先下手為強,斷了法國人意圖重新崛起的臆想。
德意志帝國的戰略重心在歐洲,而中華帝國的戰略重心在亞洲,現在林海疆最多打算拿下錫蘭順路禍亂一下印度而已,所以也就決定了即便德國戰勝林海疆也很難獲得足夠彌補自己損失的收穫。
二天之後,林海疆在自己的辦公室內正式回覆馮·德威斯伯爵,中華帝國可以派遣二個海派派遣軍團前往德國,名義上是赴德學習的技術工人,但是這個軍團不不受德軍參謀系統指揮,中德雙方將組成一個聯合指揮部,而中華帝國在戰爭初期並不進行宣戰,作為第三方中立國出現,一旦德國東線領土受到騷擾和侵略,那麼中華帝國的海外派遣軍團將以保護帝國在德意志的資產為名直接投入戰鬥,德意志帝國則需要提供五個億德國馬克的無償援助,並提供若干金屬冶煉裝置和機加工裝置,尤其是萬噸水壓機等中華帝國急需的生產裝置。
馮·德威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