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3 / 4)

小說:海疆 作者:青詞

一下對杜拉維耶夫斯基道:“杜拉維耶夫斯基元帥,你能告訴我戈茹夫要塞到底使用了一種什麼樣的武器嗎?為何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反響?讓我軍計程車氣蕩然無存?”

杜拉維耶夫斯基丟掉手中的雪茄煙,瞪著佈滿血絲的眼睛猶豫了一下,彷佛在回想什麼,然後非常嚴肅道:“不同於我們使用的狼煙毒彈那些投擲的東西,是直接用火炮發射過來的,迅速的冒出大量的濃煙,這種濃煙非常不容易散去,漂浮在地面上呈微微的淡綠色,有很濃的大蒜味道,我所在的位置比較靠後,沒等毒煙飄到就撤退了,但是前沿的部隊沒能及時的退下來,這些毒霧大約一個多小時以後才徹底散去。”

在場的眾人徹底的吸了一口涼氣,毒氣他們雖然沒見到,但是野戰醫院那些哀嚎呻吟的傷員他們可是親眼所見了,對於自己的新戰術被毒氣彈輕易瓦解,米洛德洛夫突然感覺自己渾身無力?

面對戈茹夫要塞這塊頑石,戈茹夫要塞感覺是那麼的無力和無望?在歐洲的戰爭史上從來沒有一個要塞沒攻克過,可以說在好的防禦也會存在破綻,只要存在破綻就存在被攻克的可能,但是戈茹夫要塞卻給米洛德洛夫一種固若金湯的感覺,俄軍依然累計傷亡了近十萬人,但是此刻卻連戈茹夫要塞的核心工事都沒有接近?到底要付出多大的傷亡才能掃平外圍的堡壘?米洛德洛夫心底實在沒有一個標準。

不過米洛德洛夫已經意識到了,如果想要攻克戈茹夫要塞就必須找到熟悉要塞內部構造的人,只有從這方面下手進行,戈茹夫要塞才有可能被攻克。

米洛德洛夫的建議得到了尼古拉一世的支援,於是俄軍的攻勢開始放緩。

但是與此同時,在德法邊境大肆集結的德**隊終於在透過盧森堡和比利時,在法國境內的沃蘇勒一個即便後世都不算出名的小城,德軍集中了一百七十萬大軍,與協約國的二百二十萬聯軍在沃蘇勒地區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決戰。

德皇威廉一世與德軍總參謀長毛奇親抵前線,法軍元帥西耶姆與英軍元帥威廉斯頓也由後方趕到了這個在地圖上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沃蘇勒集中了近四百萬的大軍,這在歐洲歷史上也是從所未有的。

可以說整個歐洲的焦點都集中到了沃蘇勒地區,大決戰的模式依然形成了,德國在以一國之力對抗整個協約國集團,沃蘇勒是典型的平原地區,廣闊的平原成為了兩個重兵集團決戰的最好地點,但是無論是德國人還是協約國集團,他們恐怕都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沃蘇勒平原地區已經被他們挖得千瘡百孔了,上萬噸的鐵絲網被雙方大量的佈置下去,沃蘇勒地區已然成了一個佈滿戰壕和堡壘的大戰場。

德國人在做最後的準備,協約國一方同樣在做最後的準備,無論是德國人還是協約國一方,他們都非常的清楚,如果不能一戰徹底迅速的擊潰對方,那麼這場戰爭恐怕就會永無止境的僵持下去。

所以交戰的雙方就陷入了一個怪圈,那就是都希望自己的準備工作做得在充分一些,但是雙方的參謀人員也意識到了時間拖得越久,恐怕能夠迅速擊潰對方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大量的物資、彈藥和裝備從德國湧向沃蘇勒地區,而協約國方面同樣如此,雙方都是拼命的做著最後決戰的準備,但是整個西線卻保持著詭異的寂靜。

相比俄國人在東線的戈茹夫要塞打得血流成河屍橫遍野,西線的大戰氣氛雖然無比濃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役的雙方無論是德意志還是協約國一方,似乎都沒有把握能夠在幾個月內結束戰鬥,兵力處於弱勢的德意志方面想打一個防守反擊,而武器相對弱勢的協約國集團則不想出現米高特森林戰役那樣的大屠殺。

戰爭的殘酷和戰敗的危機感同樣威脅著德意志和協約國方面,相比之下德意志帝國受到的壓力更大,因為過百萬的俄軍正在圍攻戈茹夫要塞,一旦戈茹夫要塞失陷,那麼德意志帝國將面臨巨大的危機。

第三百二十七章 戈茹夫要塞之戰(六)

實際上無論是德意志方面還是協約國方面,一開始雙方都是蓄勢待發準備徹底擊垮對方,贏得戰略主動,但是德國人雖然建有便利的鐵路交通線,但是其的運力與法軍相差不多,也就是說德軍的機動能力並不比法軍快多少,這也就決定了德軍無法在有效的實際內趁協約國方面準備未妥善之前發起攻勢,並且擊潰協約國方面的陸軍主力。

然而,沃蘇勒地區雙方戰略力量已經近乎平衡,無論是德意志方面還是協約國方面,雙方都不想率先發起進攻,因為溝壕林立鐵絲網、地雷密佈的沃蘇勒到處都是機槍火力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