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尚未進行最終決定勝負的大戰之前,勞倫斯爵士還沒狂妄到盲目的自信,所以對於如何減少殖民地的損失,勞倫斯爵士甚至比如何進行備戰還要上心。
1869年2月10日,歐洲的大戰已經燒紅了半邊天,中華帝國遠征軍已經在戈茹夫要塞迎來來俄軍的先頭部隊,而心情極為不好的賈悟忌也率領他的破襲艦隊返回了廣州港。
在廣州的原帝國執政院內,帝國元首林海疆接見了賈悟忌,林海疆給賈悟忌的命令非常簡單,率領他的戰列巡洋編隊立即趕赴印度洋,作為整個帝國海軍主力的先遣部隊,炮擊印度沿岸所有港口,不給英國人加以利用,並不惜一切代價全殲英國皇家海軍的印度洋派遣編隊,其編隊的規模應為十五艘或者十六艘重型巡洋艦。
對於元首親自交付的作戰任務賈悟忌可謂是深感榮幸,印度洋艦隊之前的損失他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從元首火速調他返航的舉動,賈悟忌就猜才出了一個大概,他所指揮的八艘南嶺級戰列巡洋艦都是在鎮遠級的基礎上設計建造的,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最快騎士級輕型巡洋艦不過二十一節的最高戰速,但是標準排水量一萬二千噸,裝備有八門三十倍口徑的三百零八毫米艦炮的南嶺級戰列巡洋艦卻能夠保持二十六節的驚人速度,無論航速、裝甲、火力都可謂是重巡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