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3 / 4)

小說:海疆 作者:青詞

有全世界最發達和完備的工業體系,有全世界幾乎全乎的先進科技,1867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歐洲的穩定關乎著整個世界的穩定。

歐洲人並不害怕戰爭,因為歐洲人以及習慣從戰爭之中獲取豐厚的利益了,按照歐洲人的思路就是對手越強大戰果也就會越豐厚,每當歐洲經濟發展到了瓶頸的時刻,歐洲人就會尋找一場戰爭作為突破或者挽救的媒體。

第三百一十四章 中東大門(上)

現在歐洲人已經瓜分了幾乎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殖民地,經濟逐漸陷入停頓的歐洲人已經沒有什麼新的殖民地可供他們開拓了,所以對於歐洲人來說他們只能在歐洲重新燃起戰火,物盡天擇,弱肉強食永遠是不變的真理。

1867年的瘋狂擴軍中華帝國自然也不能免俗,在年底之前,廣州造船廠以及帝國要塞造船廠又有四艘南嶺級戰列巡洋艦下水,這樣一來中華帝國南嶺級戰列巡洋艦就增加到了八艘,鎮遠級戰列艦也達到了六艘,加上二艘帝國級戰列艦和二艘蒼穹級戰列艦,以及五十九艘平均排水量六千七百噸的光榮級A型裝甲防護巡洋艦和四十艘標準排水量三千五百噸的破浪級遠洋驅逐艦,這就是中華帝國海軍的全部實力。

這個實力也正是英國人三年以來不顧一切五次追加海軍造艦計劃所要超越的物件,林海疆一直在密切的關注著歐洲的一舉一動,隨著大戰的氣氛越來越濃厚,歐洲各國都在突擊大肆建造鐵路和有線電報網,中華帝國在此方面一直都是走在歐洲的整體水平的前列的,林海疆一直主張加快鐵路建設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可以迅速快捷的將帝國有限的兵力可以快速的在區域性集結起來。

在林海疆的計劃戰,帝國陸地上的敵人主要來自於俄羅斯,而海上的敵人則來自印度洋,只要帝國海軍主力仍在,那麼英、法等國勢斷然不會在中南半島以及東南亞實施登陸作戰的,因為英法已經有過二次登陸之後被林海疆打得全軍覆沒抱頭鼠竄的經歷了,即便英法是記吃不記打的笨豬,這個教訓也算是刻骨銘心了。

一直以來林海疆都在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在看來林海疆當初的堅持是正確的,而戰爭則又是推動科技大發展的主要動力,從1866年開始一直到1868年的新年伊始,中華帝國科研總署累計完善發明實用性改造一千多項,其中有靜電電報傳輸,高寒地區鐵軌耐久性和新型合金冶煉配比,帝國五型班用輕機槍,大型重油燃混新型鍋爐蒸汽輪機,從帝國要塞開採出來的淺井油田已經開始為廣州和帝國要塞的幾家大型煉油廠開始供油了,這個訊息對於林海疆來說可謂是十分振奮。

如果透過檢驗鐵牛二號試驗機能夠達到上艦標準的話,林海疆已經決定優先給南嶺級和蒼穹級艦船更換單機馬力更為強勁,續航力更為持久,而且節省了大量空間的鐵牛二號大型重油燃混新型鍋爐蒸汽輪機,如果帝國能夠順利完成主力艦艇動力系統換裝的話,那麼帝國將在未來的海戰中佔據較大優勢,這個優勢很可能決定帝國海軍未來的榮譽和生死存亡。

不過大型重油燃混新型鍋爐蒸汽輪機的研發成功和廣州幾家煉油廠讓林海疆也有點鬱悶,因為煉製提煉技術的相對落後,並不能如同後世一般將原油的價值利用最大化,原油的問題在於它含有幾百種不同型別的烴,並且這些物質全部混合在一起。

原油是一種黑褐色的流動或半流動粘稠液,略輕於水,是一種成分十分複雜的混合物,石油中還含硫、氧、氮、磷、釩等元素。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按密度範圍分為輕質原油、中質原油和重質原油。不過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別。

石油是可以說是現代工業生產的血液,黑色黃金一次性的第一能源,同樣更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不過林海疆知道石油的開採並不是一個簡單事情,石油以及其他礦產的勘探辦法基本相同,都是首先經過地質工勘探隊進行小比例尺踏勘,劃分出地層,然後在小比例尺的地形圖上做出地質圖來,然後需要進行大量繁瑣的普查工作,並在過程中找到了各類基本礦產,組織人力分析各種礦產賦存的形式和開採價值

比如以現有的條件來看帝國暫時只能開採淺層油田,如同國內東北、甘陝、新疆的那些深層油田,即便林海疆知道確切的地點,在技術尚未成熟之前也無法開採,這就是為什麼後世日本人入侵東北,已經探出了油田所在,卻因為技術無法達到開採標準而放棄,以至於新中國在蘇聯技術的支援下,自主革新最終才從深井中開採出屬於中國的第一桶原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