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輿論聲成狂風巨浪之勢,恨不得人人手刃葉倩頭顱。百姓們紛紛支援天聖攻打南疆,讓南疆女皇看看天聖神威,恨不得將其打死打殘,再不能禍害天聖,再不能暗害景世子。天聖上下,一時間打著為新皇和景世子報仇的呼聲,氣氛熱烈。千百萬百姓呼聲一致。詔書發出當日,就有無數人前往兵部報名參軍,將兵部門前堵了個水洩不通。如今的兵部侍郎是曾經夜天逸監國之時,在趙可涵的父親解甲歸田離京之後,新任命的心腹親信,也姓趙,名趙清。夜輕染登基後,未曾調派,如今他依然任職兵部侍郎。朝廷沒有招兵的旨意,如今百姓們就自願來參軍。趙清自然不敢做主招納,於是急匆匆進了宮。宮中夜輕染自然收到了外面的訊息,御筆一批,準兵部招兵。條例按照往年徵兵條例,但是比往年的基礎上人性化。往年強徵,兵士分列月銀極少,而今年特別名列了三條。其一,家有壯丁二者以上,準參軍一人,家無壯丁者,不準參軍,在家侍奉老父老母滋養幼兒。其二,參軍年齡十五至四十,月銀增長一倍,其三,也就是重要的一點,軍中無貧富,只有軍功,戰爭一起,論軍功封賜,擇能而封官職。御筆批示一出,頓時譁然。本來聚集到兵部的人也就千來餘人,大部分都是因為新皇和景世子的聲望,多是有才能之士,聽聞了皇上想要擇才擇賢招募入朝的風聲,又聽聞了十大世家藍家主和伊家、華家、凌家三位少主也被賜封官職,而去年的科考已過,三年之後才會有科考擇人,於是,很多想要入朝的人則是趁此皇上要征討南疆,朝廷必是用兵用人的機會,想借參軍出入仕途。於是才紛紛湧到了兵部,想參軍。可是如今御筆詔令一出,皇上下了聖旨,那就是朝廷明令招兵。而且月俸優厚,論軍功封賜,擇能而封官職。一時間,當兵成了上好之事。兵部招兵也與科考一樣,是三年一招,與科考同一年。春季招兵,秋季科考。去年春季招兵時,老皇帝依然健在,秋季科考卻因老皇帝駕崩,推遲到了冬季。一般招兵都是老弱病殘退役,壯丁留下,但是兵士月銀甚少,所以,一般家裡有錢或者有權再或者有自力更生能力者,都不讓其子嗣當兵。所以,當兵的人,都是一些窮苦人家的子息。但是如今不同了,如今這一道旨意就如開啟了的閘門,江水頃刻間奔流而出。窮人家子嗣看到的是月銀,而富家子弟看到的是軍功和封賜官職。一時間家裡符合條件的百姓蜂擁湧向兵部。兵部本來被一千多人圍得嚴實,可是不出一日,卻人數上萬。兵部侍郎歡喜之餘,兵部人手不夠,於是請示皇上,夜輕染御筆一批,從即日起,六部各抽調出一半人手借調兵部。兵部開設考察,登記、摘選、備案等等科場,招收前來報名參軍之人。不出一日,天聖京城被攪得沸沸騰騰。三日後,京城接到了天下各地百姓因為太遠趕不來京城,前往當地府衙報名參軍的奏摺。奏摺如滾雪花一般,幾乎各郡縣都有。夜輕染御筆批准,再次釋出詔書。令各地開設招兵部門,夠條件,想要參軍的人,在當地府衙報名參軍。一個月後,統一上報名冊於兵部。再由兵部統籌分配。一時間,天聖掀起徵兵參兵狂潮。參軍的狂潮非但沒有淹沒天聖要出兵征討南疆的勢頭,反而將征討南疆升到最高點。天聖上到君,下到臣,再到兵,再到民,一時間氣勢洶湧。風起雲湧中,天聖京城這座集天下權利的至中心的地方,籠罩在重重煙雲中,有著直上九霄之勢。家家府邸都分外轟動,戶戶門前都人聲喧波,將兵部和借調到兵部的六部官員都忙得腳不沾地,甚至兵部侍郎都一連幾日不回府邸宿在了兵部。相較外面轟轟烈烈的狂熱氛圍,天聖有一個地方一如既往地清清靜靜。那就是榮王府。三日前,容景被請上殿,贊同文武百官請旨出兵征討南疆之事,夜輕染當即便下了聖旨。聖旨下達之後,容景便回府繼續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