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許他們在適應了京城的生活之後就又把自己的全副心神放到了科舉上頭,幾人臨陣磨槍了好幾個月,一直到會試即將開始,他們這才開始緩緩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
負責照顧他們常起居的明城則每天忙著去買最最新鮮的各種食材,然後又赤膊上陣,親自監督家裡的下人,讓他們務必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侄兒和女婿。
至於前院兒的那幾個人,明城也給他們臨時僱了一個做飯的婆子,一應食材明城也都順帶採買回來給他們送去前院兒,謹防他們在大考開始之前一不小心吃壞肚子。
如此這般嚴陣以待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明許他們終於等來了會試結果。
幾人由小廝護著早早去了放榜的地方,幾個會武的小廝擠在前頭看榜,生怕孩子們會被擁擠踩踏的明城則帶著明許等人在不遠處的茶樓裡靜候小廝們前來報訊。
等待的時間總是格外難熬,也不知到底過了多長時間,明家和喻家的小廝才終於瘋跑著衝進茶樓。
“中、中了!”幾個小廝全都跑得氣喘吁吁,最前面的一個只結結巴巴說了這麼一句就再也說不下去了。
倒是跑在他後頭的那個小廝,同樣大喘著粗氣結結巴巴補了一句,“都、都中了!”
明許等人一臉的難以置信。
他們齊齊看向第三個進門的會武的小廝,那小廝一邊點頭一邊氣喘吁吁的對著明許三兄弟以及喻嘉言道“恭喜”。
和他們一起在茶樓等訊息的那幾個同樣來自景泰府的舉子又是羨慕又是忐忑,幾人一邊心不在焉的對明許等人道著“恭喜”,一邊一臉緊張的拿眼神兒來回掃視明家和喻家的幾個小廝。
那幾個小廝也知道這些人都著急得很,所以才把氣息喘勻了那麼一點兒,幾人就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看到的榜上有名的人全都說了出來。
一時之間,這雅間裡的人們或喜或憂,心不一。
又過了約麼兩刻鐘,明家和喻家派去的最後一名小廝也跑了回來,他手上拿著一張用二兩銀子換來的別人抄錄的榜單。
這榜單才一拿回來,屋子裡的一眾人等就全都圍了上去。
眾人從頭看到尾,最後還是隻發現了十二個自己認識的人。
除了明許三兄弟和喻嘉言,剩下八個人裡,有三個在他們的這間屋子裡面,剩下的五個則只是跟他們同為景泰府人,所以彼此之間多少有些交集。
也就是說,此時和明家人以及喻嘉言共處一間包廂的這些人,其中就只有三個上了榜單。
剩下的五個人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在人群散去之後,他們卻依然不肯死心的去到榜單前面瀏覽了一遍貼在牆上的那張真正的榜單。
直到把那張榜單來來回回看了兩遍,五人這人塌著肩、低著頭,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回了明城租下的小院兒。
明家人留下看護他們的會武的小廝遠遠跟在他們後,直到他們平安趕回住處,兩人這才從後門兒進到宅子裡面,去找明許回稟此事。
明許放下心來,開始和二郎、三郎、喻嘉言等人一起準備試。
當然,刻苦攻讀、勤加練習的同時,他們也沒有忘記寫了家信回去景泰府報喜。
***
五月底,喻家和明家迎回了離家大半年之久的喻嘉言、明許等人。
前去京城趕考的四個人,個個都帶了進士功名回來,此等奇觀,莫說是福興縣了,就連景泰府也要上數八十多年,才能找出兄弟同中進士的這種奇事。
作為明家女婿的喻嘉言被無視,景泰府的說書人給明家三兄弟送了個雅號叫作“一門三傑”。
雖說明家的這“一門三傑”,以及作為明家女婿的喻嘉言,這四人個個都是吊在二甲榜尾,尤其二郎和三郎,兩人更是差點兒直接掉進三甲去,但不管怎麼說,他們到底還是全都得了一個進士出。
就算只是吊車尾,那也好過被人戲稱為“如夫人”的三甲同進士不是?
尤其他們還是兄弟同上榜,這在哪裡都能被稱之為“奇蹟”了。
吊車尾神馬的,老百姓可不懂這些,他們只知道,明家如今可是一口氣出了三個官兒。
喻嘉言、明許等人回到景泰府的那天下午,喻家和明家的門檻都差點兒被人給踏斷。
尤其是出了個“一門三傑”的明家,不管是跟明家有交的還是沒交的,這景泰府的鄉紳富戶、大小官員,基本全都或是親自登門、或是派了僕人送禮。
為了應對這難得的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