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網"網站訪問地址為
明月有光人有情正文卷第144章更不放心了光是給顧老夫人看病抓藥,給家中諸人置辦衣服配飾,購買用來充門面的傢俱擺件以及待客必備的茶葉果品,購買福興縣流行的交通工具——騾車,顧夫人就已經花掉了顧知縣就任以來的大半俸祿。
再加上他們還欠著顧知縣的同窗一筆銀子,顧夫人可不是要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那您能不能幫我買進一批稻種?我想今年嘗試著種些稻子。”
明月沒有開口說要借錢給顧家,顧家能夠收下他們帶來的藥材和官燕,就已經是顧知縣真的把他們當成通家之好,不曾跟他們太過見外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顧知縣很孝順,他不忍心自己的老母親一直這麼纏.綿病榻,能在不違背自己原則的前提下給她補補身子,這種好事兒顧知縣很難拒絕。
至於用別人家的錢給自己家賺錢,這種事毫無疑問就已經碰觸到了顧知縣為人處世的那條底線,不用問明月都知道顧知縣一定不會同意。
但明月卻也不會為了避嫌就放棄幫助顧家改善生活條件。
顧知縣一直在盡心盡力教導喻嘉言和明許幾兄弟,明月要是不為他們一家做點事兒,她覺得自己良心過不去。
她的這個想法也代表了喻嘉言和明家所有人,大夥兒誰也不想平白承了顧知縣的教導之恩。
至於他們救過顧知縣的這件事兒,用明老太的話說,難道被救的人不感激、不報恩,他們還能見死不救是咋的?
既然一開始就沒有期待過得到回報,那他們就不能自己總是把這事兒記在心裡,以別人的恩人自居。
如此一來,他們自然也不能因為顧知縣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所以就心安理得享受起人家釋放的善意來。
正是因為他們彼此都念著對方對自己的好,但是卻從來沒有計較過自己為對方付出的那些,他們才能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就跨越身份上的那道鴻溝,成為彼此交心的通家之好。
顧夫人顯然很驚訝明月會想到在福興縣種稻子,她愣了一會兒之後才微微點了一下頭,“稻種我們老家不說要多少有多少也差不多了,只是福興縣畢竟跟我們那裡隔著數百里路的距離,這裡的氣候能不能種稻子可就兩說了。”
“只是數百里而已,我覺得就算產量不如那邊高,應該也還是可以種的成。不過您放心,我不會一開始就種很多畝。”明月笑眯眯的跟她解釋,“我就是覺得如果能把稻種引入到福興縣,那咱福興縣的百姓以後就也能吃上自己本鄉本土出產的大米了,這可比咱們大老遠的去南邊往回運要方便多了。而且這樣一來,咱們福興縣大米的價格應該也會跟著降下來。”
顧夫人聽了不由也有些心動。
如果這事兒真能做成,那她夫君年終考評的時候,可就毫無疑問能多上一筆功績了。
福興縣之前的那位知縣大人,不就是因為在任期之內,為治下子民引入了很多新奇作物才得到的升遷機會嗎?
已經被明月說動的顧夫人此時還不知道,坐在她面前遊說她的這個小媳婦兒,就是因為沾了之前那位縣令大人大力引進新鮮農作物的光,所以才能在短短數年之內就帶著家裡人脫貧致富。
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明月和明家可沒少靠著“稀罕”二字大筆賺錢。
“那我等會兒就給我孃家哥哥寫封信,讓他趕在春耕之前給你送批稻種過來。”顧夫人是個爽快人,一旦下定決心,立馬就非常主動的幫著明月盤算起來,“你要種多少畝的水稻?我幫你估算一下需要的稻種數量。”
“一百畝。”
明月此言一出,顧夫人不由雙眼圓睜,“這麼多?!”
“太少了無法形成規模。”明月細細跟她解釋了一遍自己和喻嘉言的種稻計劃,顧夫人這才知道原來明月還打算在其中的五十畝稻田裡同時養魚。
她覺得明月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別說福興縣了,就是在年年種稻的她和顧知縣的老家,稻田裡養魚的事情都還從來沒人嘗試過呢。
明月知道顧夫人必然無法理解自己這些在古人看來甚是稀奇的想法,好在她也沒有試圖去說服顧夫人相信自己。
種稻的田地是她出的,買稻種的銀錢也是她出的,同時她還承諾了會支付顧夫人孃家哥哥往返兩地的車馬費、教他們種稻的技術指導費。
說的簡單粗暴點兒,她願意出錢出力出田地,顧夫人就算覺得她胡鬧卻也無礙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