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網"網站訪問地址為
明月有光人有情正文卷第132章給謝家提鞋都不配喻守義此言一出,喻家諸人頓時啞火了,喻大郎更是下意識就把視線投向了臉色鐵青的自家二弟。
明月和喻嘉言長期住在縣城,明老太他們又不想讓兩人為了喻家的事情糟心,所以兩人並不知道,喻守義其實曾經為喻二郎求娶過明許四兄弟的謝家三表妹,只不過謝家想都沒想就回絕了。
倒不是謝家看不上喻家沒有自家家底厚實,他們後來給謝三丫說的那戶人家,家裡也並不是多麼有錢。
人家之所以選擇了自己現在的親家而不是選擇喻家,完全是因為謝家所有人都對喻守義他們這一大家子沒有任何好感。
大家一個村住著,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別家或早或遲總是都會知道的。
再加上謝家又跟明家是實在親戚,所以喻守義一家這些年出的那些么蛾子,謝家人簡直都能一一列舉了。
一個總愛作妖,且還把自己兒媳婦當成外人區別對待的馮氏,一個表面上看老實忠厚,關鍵時刻卻還是會站在馮氏以及他幾個孩子一邊的喻守義,再加上他們兩口子生的那一窩一個賽著一個不省心的孩子,謝家傻了才會把閨女嫁去他家。
用謝氏的話說,她孃家哥嫂才不會明知喻家是個火坑還把自家閨女送去受婆婆磋磨。
當然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喻家和明家之間幾乎已經斷了來往,明家所有人,甚至包括在明家長大的喻嘉言,大家全都看喻守義一家不太順眼。
現在喻守義還活著,喻嘉言就已經只肯送禮不肯露面了,這要是喻守義哪天一蹬腿兒,喻嘉言絕對會立刻跟喻守義的那些兒孫劃清界限。
最可怕的是,喻守義一家跟喻家最有出息的喻嘉言之間,關係明明都已經淡薄成這樣了,馮氏和她生的幾個孩子卻依然還是一副高高在上、不屑與喻嘉言緩和關係的架勢。
他們不僅沒有反省自己的過錯、收斂自己的行為,反而還越來越變本加厲的作起妖來,這分明就是奔著直接跟喻嘉言翻臉成仇的節奏去的。
這種一家大小腦子都不甚清楚的人家,謝家腦抽了才會把閨女嫁去他家。
他們可不想以後自己閨女也被明家以及喻嘉言小兩口兒嫌棄,作為一群懂得感恩的正常人,謝家人很清楚自己是靠著誰才過上今天這種好日子的。
他們謝家人可不像喻家的那些傻缺,心裡明明恨不能把人家的家產全都劃拉到自己家,行動上卻又不斷地惹毛人家,就像生怕人家會繼續拉拔他們一家似的。
作為言行一致的老實人,謝家人表示自己無法理解喻家人的這種“心口不一”。
他們甚至都無法理解為啥喻家要和謝家結親——他們兩家明明不是一路人,最後還是謝氏揭穿了謎底,“肯定是想讓你們看在三丫兒的份上拉拔他家。現在明家的所有好事兒都沒喻家的份兒了,他們可不就得想個其他辦法。”
至於為何選中謝家。
一來謝家跟明家關係親密,家裡又恰巧有年齡合適的閨女方便結親。
二來謝家人相對來說要老實憨厚一些,不像周家、黃家等明家的其他親戚,家裡少說也有那麼一兩個既精明又厲害的家庭成員,這種人家的閨女,那可不是婆家想拿捏就能拿捏住的。
喻守義和馮氏這兩口子小算盤打的賊溜,然而老實人卻也有老實人保護自己的獨特方式。
謝氏的爹謝家老爺子雖然不是個頭腦精明、反應迅速的當家人,但他卻非常聰明的為自己選了個再可靠不過的幕後智囊——他的大外甥明許。
有明許給他出主意,十個喻守義捆在一塊兒那也是忽悠不了謝老頭兒的,所以謝老頭兒非常直接的拒絕了喻守義關於兩家結親的提議。
而且為了避免馮氏想出什麼壞主意壞他孫女的名聲,謝老爺子很快就把孫女定給了明老太的孃家侄孫。
那孩子是明老太已經過世的三堂兄的五孫子,這家人雖然日子過得不如明老太兩個親兄弟那麼富裕,但跟謝家相比卻是不差什麼的。
據做媒的王家二老太太介紹,明老太的三堂兄家如今一共有一百二十畝地,其中上田和中田都只有三十畝,剩下的六十畝則全部都是下田。
這要是放在以前,下田兩畝都頂不上上田一畝能產糧食,可自從有了高產的番薯和洋芋,他們這十里八鄉的農民卻是再也不會犯愁自家的下田產量低了。
衣食豐足、家有餘錢,王家自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