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東突然聯想到,兒子給他讀過的中央5月政治局擴大會議的一些檔案,覺得林彪最近言行反常。他不顧此時又加重的病情,叫兒子把檔案全部拿過來,親自一字一句的仔細讀兩遍。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心潮隨著中國社會主義這條航船起伏。
由批判〈海瑞罷官〉而點燃的所謂“文化大革命”之火,透過5月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已經由意識形態領域擴大到全國各條戰線。瞬間,這場紅色浩劫將要席捲具有五千年文化的神州大地。
猶如一股闇火,雖然它已經熾熱地燃燒了,但當它還沒有把整個大廈化為一團火海的時候,總不是會被一般的人所注意。
然而,經受過無數次激戰和政治風波的共和國大將,卻超人地嗅到了火藥味。是秉筆直抒、進諫中央?還是安心養病、天塌不管?中央委員的責任感、使命感;共和國大將赤膽忠誠:“徐老虎”的剛直坦率;……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的一貫作風驅動著他絕不能袖手旁觀。
夜間2時。徐海東的寢室仍然燈火通明。
“文伯!文伯!”徐海東呼喊著已經熟睡的兒子徐文伯。
徐文伯為了便於照顧久病的父親,就睡在隔壁。他應聲而到。
“取過紙、筆。我要給毛主席寫信”徐海東吩咐道。兒子一切準備就緒後,提筆待寫,徐海東深吸了一口氧氣,口授道:中央的接班人一定要選好,要符合毛主席提出的接班人標準。
……
趁毛主席、劉主席和中央各位領導健在的情況下,把埋在中央的定時炸彈統統挖出來,以防後患無窮!
……
毛主席親自培養幾十年的老幹部不宜換得過多,因為把黨的傳統、作風交給下一代有一個過程。
……(見張麟著《徐海東將軍傳》,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第283頁。)
徐海東望著天花板,思路清晰,觀點明確,他不時的被迫吸口氧氣,語言不能連貫,然而,字字斬釘截鐵,句句直言不諱。
一封代表一名真正共產黨員的信,飛向了中南海。
“文化大革命”這場在神州大地上突然颳起的一股颶風,橫掃中華人民工和國的所有城市和鄉村,就連長年臥床不起的“老病號”徐海東也未能倖免。
“修正主義分子”、“野心不死”、“想當國防部長”、“要守總參黨委的權”、“‘二月兵變’的幕後支持者”、“想要毛主席交權”、“對林副統帥不忠”……一個個“莫須有”的罪名,一封封逼供信,一頂頂“反革命”大帽子,壓得只靠氧氣罐維持生命的徐海東喘不過氣來。徐海東陷入了空前的苦悶之中。
凜冽的寒風,使徐海東臥室四壁掛滿了白霜。周東屏從鄰居借來的小火爐裡,含硫量很高的劣質煤,散發著微弱的熱量。
周東屏和兒子,既是炊事員,又是看護員。徐海東呼吸艱難,嘴唇、手指甲變成紫色,生命垂危!他抓住周東屏的手,喃喃地說:“我們一直講要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他們哪裡還有人道主義呢?我連個戰俘都不如了!”
“我得想辦法去找總理!”周東屏難過地說。
“不要去找總理,他忙啊!他也難啊!”徐海東說,“我相信毛主席、黨中央,這場大運動很快就會結束的。我們再挺一挺,度過這最難的日子,一切都會好起來!”
周東屏望著奄奄一息的丈夫,曾經叱吒風雲的紅軍高階將領,革命勝利,卻遭到這樣的下場,她心裡翻江倒海,淚如泉湧。她不甘心就這樣讓丈夫不明不白地離開人世。她揹著丈夫,讓大兒子徐文伯想方設法找到徐海東的老戰友王震,看看有沒有辦法。
1936年10月,徐海東奉中央軍委命令率紅十五軍團去迎接紅二、四方面軍。實現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徐海東首先迎接到的是紅二方面軍王震等率領的紅六軍團。兩位虎將雖不曾相識,但互相久聞其名。他們一見如故,熱烈地擁抱,互致問候,無所不談。由於性格相近,出身相同,對革命前途觀點一致,對張國燾同聲譴責……真是相見恨晚。徐海東稱王震為“王老弟”,王震稱徐海東為“徐大哥”,幾十年都稱呼如初。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晉察冀、晉西,徐海東率領三四四旅和王震率領三五九旅互相配合,使驕橫的日偽軍首尾難顧,屢遭痛殲,敵後老百姓拍手稱快。從此,他們朝夕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遇到困難共同商量克服,打了勝仗純樸勉勵,真可謂是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親密戰友和兄弟。
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