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煥先當機立斷:“省委和軍部其他負責同志都在豐峪口,我們去那開個會,統一一下思想!”
1935年7月15日晚。陝南豐峪口。
十五的月亮,又亮又圓,高高地懸在空中,像一個很大的銀盤。
鄂豫陝省委在豐峪口正在召開緊急會議。
省委代理書記吳煥先主持會議。根據中央檔案精神、報紙訊息、石健民所聞和敵情動態,大家充分討論,通觀全域性地分析了鬥爭形勢。會議認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和國民黨的出賣,使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黨和紅軍必須動員千百萬人民,一致奮起,堅決反對蔣介石的賣國反共政策,積極準備同日本帝國主義作戰。(《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1990年版,第157頁。)
在目前我們行動區域的群眾工作,黨的組織十分薄弱,紅軍本身還沒有擴大到有力的迅速的消滅整批敵人,創造偉大的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同時,在我們行動的區域,目前說來還是狹小的,物資還不足充分供給大批紅軍的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新的革命根據地是有些困難,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本身力量還不能迅速的完成的關係。(1935年7月17日《鄂豫陝省委吳煥先關於紅二十五軍的行動,個別策略及省委工作情況的報告》。)
中國蘇區發展,紅軍新勝利,主力伎倆中在西方的勝利與將要形成中國西北部蘇區根據地……這都是中國目前革命發展的新形勢特點。(1935年7月30日《省委給物委的工作指示》。)
目前首先要執行的新任務,採取新策略,在一切行動中極力與陝北紅軍整合一個力量。(1935年7月25日《省委煥先給位三、隆貴、先瑞的工作指示》。)集中一個大的力量,有力地消滅敵人,配合紅軍主力在西北的行動,迅速創造新的偉大的鞏固的革命根據地。
紅二十五軍到陝甘蘇區會合紅二十六軍,首先爭取陝甘蘇區的鞏固,集中力量以新的進攻策略消滅敵人,直接有力的配合紅軍主力,創造新的偉大紅軍與準備直接與帝國主義作戰的陣地。在這種新的策略方針之下,決定了二十五軍的西征北上的行動。(1935年9月27日,中共鄂豫陝省委《關於離開鄂豫陝蘇區會合陝甘紅軍之決定經過的報告》。)
徐海東、吳煥先和程子華等省委、軍部領導,這一獨立自主的戰略決策,完全符合當時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符合黨中央把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戰略意圖。毛澤東曾高度讚揚道,“徐海東之由陝南經隴東人陝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紅軍之一向導”(見範長江著《塞上行》新華出版社出版,第4頁。)這偶然作成的“嚮導”,在歷史轉折的重要關頭,中國革命鬥爭形勢急驟變化的棋盤上,紅二十五軍這列舉足輕重的棋子,確實走得相當及時而又高明,十分果斷而又堅定!
7月16日,紅二十五軍從豐峪口出發,踏著朝,沿秦嶺北麓向西挺進。這支由大別山轉戰而來的勁旅,又一次跨上了新的征途,開始了更加光輝的長征歷程……
鄂豫陝省委豐峪口會議決定:成立鄂豫陝特委,鄭位三任書記;遊擊總司令部,陳先瑞任總司令;統一領導留下的武裝力量,繼續堅持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8月底成立紅七十四師,陳先瑞任師長。
在同上級失去聯絡、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鄂豫陝黨政軍民同敵人二十多個團和無數地方民團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轉戰於鄂豫陝之省交界的二十四個縣境,經歷大小戰鬥上百次殲滅敵人正規軍和地方武裝約四千人,取得了鄂豫陝邊界地區游擊戰爭的勝利。1937年8月,奉命改編為第一一五師留守處,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由延安到前線的輸送任務。
鄂豫陝翻身群眾留傳著這樣一首民歌:山高遮不住太陽,黑夜過去天要亮;洪水滾滾掀波浪,鄂豫陝來了共產黨。
共產黨像太陽,它的恩情賽爹孃;河水嘩啦啦響,要翻身得靠共產黨!
7月31日。陝南雙石鋪。
連日大雨,道路泥濘。
徐海東率領紅二十五軍四千餘人,高呼“積極前進!迎接黨中央,迎接紅一、四方面軍!”的口號,雖經十五天的連續急行軍,指戰員們仍然是情緒高漲,精力充沛。
徐海東率領手槍團一直走在部隊最前列。自從豐峪口出發以來,一直沿著秦嶺北麓向西挺進。31日,到達甘肅和陝西交界的雙石鋪(今鳳縣縣城)。這裡是川陝公路的必經之地。
徐海東前衛團攻佔雙石鋪,殲敵一部,俘獲敵人少將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