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3 / 4)

小說:徐海東 作者:死磕

人,就是你不戀家裡那座破窯,可是,樹葉總歸要往樹底下落,回來不走了就好!”

老人的心思,徐海東是能體諒的。可是,當媽的不瞭解,兒子是共產黨員,還有更大、更重要的事要做。

媳婦田德載見完婚不到半年就出走的丈夫回來了,高興得直流眼淚,臉紅紅的,忙裡忙外,為丈夫張羅著茶水和飯食。

徐海東在家裡暫住,一面到徐家窯做些活計,一面四處打聽,尋找縣委領導。日子一天天過去了,還沒有線索,他總是悶悶不樂。媽媽雖看不見兒子的愁容,但已發現兒子不像從前那麼愛笑了。她以為兒子吃不下粗米雜糧,便告訴兒媳婦每天做點可口菜,飯前再倒一盅酒,讓兒子吃得高興點可是從前一次能喝半斤白乾的徐海東,如今一滴酒也不沾了。他是怕“借酒消愁愁更愁”!他腦子裡一直在翻騰的是: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翻臉了,共產黨變了非法組織,被迫轉入地下。然而,黨指示他,要奮鬥下去,要盡全力來挽救革命。可是這革命如何挽救法?這會兒又能做點什麼呢?必須找到黨組織。可是,去了兩趟縣城,私下了解一下農會的事,但都一無所獲。

陰雨連綿。幾天過後,徐海東站在大門口,伸著懶腰,正準備再去趟縣城,打聽情況,迎面碰上一個青年人,身穿白褂藍褲,頭戴草帽,斯斯文文,看那樣不工不農,倒像個教書先生。徐海東還沒有認出他是誰,他卻叫了一聲,“海東!”

徐海東遲疑了一下,細一看,“這不是田道生嗎?!”

原來,田道生在武昌與徐海東分手之後,一直在大別山活動。兩人互訴離別之情之後,田道生興奮地說:“黃陂縣委書記陳金臺,在河口一帶,組織農民自衛軍,正需要你這樣的軍事人才呀!”

知道了地方黨組織的下落,徐海東像是失落的孩子找到了親孃。一刻也不能停留,馬上前往河口。

1927年6月28日。河口區的一個小村莊。

村莊不大,但很整潔,零散地分佈著十來戶人家。

中共黃陂縣委書記陳金臺和徐海東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海東同志,你來得正好。你在北伐軍幹過排長,你來組織訓練農民自衛軍吧!”瘦削的縣委書記高興地說。

“農民自衛軍現在有多少人?有多少支槍?”徐海東急迫地問陳金臺。“;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教訓太深了,共產黨人如果沒有自己的武裝,只能遭受屠殺。

“沒有槍,只有梭標和大刀。農民自衛軍有十三人。”陳書記似乎有點抱歉,“不過我這裡有一支手槍,十四發子彈。海東同志,縣委希望你能擔任河口區農民自衛軍的隊長,這手槍就交給你。”

徐海東愉快地接過手槍,莊重地說:“陳書記,沒關係,有了這支槍,又有縣委的領導,我有信心拉起隊伍。沒有槍,我們從敵人那裡奪。”

陳金臺滿意地望著徐海東,默默地點了點頭。

徐海東又回到了行伍之列,開始了為中國的貧苦百姓、為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而進行的武裝鬥爭生涯。

農民就是農民,自由散漫是他們的天性。再加上沒武器,梭標、大刀算是“硬傢伙”了,有的用紅布包塊木疙瘩,插在腰間,算作手槍,也有赤手空拳的。

徐海東按照軍隊的操典來訓練他的農民自衛軍,做“立正”、“稍息”、齊步走“,嚴格軍事紀律和生活作風,還給他們講革命道理。不料,牢騷話不時的蹦出來:”這像個什麼軍隊,連支鋼槍也沒得!“

“沒有槍,鎮不住地主豪紳,更不要說打仗了。”

“還不如先散夥,等以後發了手槍再集合!”

結果,十三個人有一大半不願意幹了。不幹就不幹,革命靠的是自覺自願,不能強迫。但是隱伍一定要擴大。

大革命時留下的火種還在,剛剛被壓下去的農會熱還沒散盡。

徐海東東奔西走,舉事實擺道理,進行發動,窯工中兄弟們,特別是徐家窯的兄弟,紛紛加入農民自衛軍。隊伍擴大到四十人。

鋼槍,在農民自衛隊員的心目中是稀世珍寶,也是徐海東日暮途窮思夜想東西。他盯上了駐夏店區鹽卡民團的一個班,有七支長槍。徐海東決定打民團奪槍。

徐海東裝扮成個賣窯貨的,這是他的老本行。他挑著窯貨,戴著遮住眉眼的大草帽,在於堂寺鹽卡周圍,邊叫賣,邊偵察情況,根椐對各方面情況的分析,得出結論:只可智取,不能強攻。

7月21日下午。於堂寺鹽卡。

鹽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