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部分(3 / 4)

小說:天下 作者:點絳唇

以在意料之中,是因為郭子儀必須要進京向政事堂述職,同時覲見新帝,否則他就是有擁兵自立之嫌,以郭子儀為人的謹慎,他絕不會輕易冒這個險。

但郭子儀的神速到京又讓李慶安感到意外,政事堂的旨意只離京三天,他便抵京了,這說明什麼,說明郭子儀是在路上遇到了前去靈州的頒旨官員。

郭子儀並不是得到政事堂的旨意才進京,而是某種變故促使他進京了,李慶安敏銳地推斷出,這個促使他進京的變故事件,應該就是涇州剿匪,郭子儀看懂了自己的意圖。

李慶安和郭子儀的較量是一種溫和的、間接性的,較量的場地就在關內道,一退一進,一個無聲無息退,一個委婉含蓄進,幾乎很少能有人看懂他們之間的較量藝術,但作為當事人,李慶安和郭子儀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

郭子儀雖然退讓了,但他並沒有認輸,他的進京日程表上,並沒有單獨拜訪天下兵馬大元帥李慶安的計劃,而李慶安的五千軍雖然借剿匪的名義進入了關內道,但他也並沒有佔領關內道,郭子儀的大軍隨時會捲土重來。

郭子儀雖然進京神速,但並不表明他退讓了,相反,從他一進京便向兵部遞交日程表,這就是郭子儀對他李慶安強硬的挑戰,從間接的、溫和的,逐漸變成了面對面的直接抗衡。

李慶安領教了郭子儀的綿裡針手段,他也不由佩服這個老將的韌勁,當然,郭子儀和安祿山不同,也不同於李隆基的敵視,他是一個可以爭取的物件,就算他不願意投靠自己,那他也能成為一個盟友,相反,他和郭子儀火拼,倒是很多人樂於看到的。

這時,李慶安忽然想到了一個故事,三國演義中,關雲長投降的三個條件之一,就是降漢不降曹,今天郭子儀進京,兩者是何其之像也。

……

郭子儀進京後的表現確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進京後第一個拜訪之人既不是太后,也不是兵部尚書王縉,更不是李慶安,而右相國裴旻,不過想想大家也能釋然,裴旻雖然不是軍方高層,但他畢竟是右相國,百官之首,地位高崇,郭子儀首先拜訪他也是情理之中。

裴旻今天正好請假半日沒有上朝,他有些感恙,這幾天頭腦一直昏昏沉沉,今天是實在支援不住了,便請假在家休息,本來是打算休息一天,但上午他臨時得到訊息,下午政事堂要討論四匭的正式運作,所以只能在家休息半日。

可就是這半日,還偏偏遇到了郭子儀進京來拜訪他,儘管身體不適,但裴旻還是強打精神在府上的貴客廳接見了郭子儀。

郭子儀一進客廳便抱拳歉然道:“卑職不知右相國身體不適,魯莽前來打擾,請相國恕罪!”

裴旻笑著擺了擺手道:“老將軍不必歉疚,我是個閒不住的人,就算在家也休息不了,要麼是寫奏摺,要麼是想著朝中之事,總之,沒有自己私人的時間,老將軍沒有打擾我,來!請坐下。”

裴旻請郭子儀坐了下來,一名侍女給他們上了茶,裴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微微笑道:“我想先問一下朔方軍的給養問題,老將軍真的不需要朝廷供糧嗎?”

“這也是我這次進京想和政事堂商議的事情。”

郭子儀取出一本奏摺放在桌上,推給了裴旻,道:“我這幾年不斷鼓勵將士開墾土地,已經累計有軍糧田五千頃,另外,我在九原一帶推行軍牧場,不僅是放馬,主要是養牛羊,提供將士肉食,所以十萬大軍我勉強能養得起。”

裴旻拾起奏摺看了看,這是副本,正本應該是遞給了兵部,但奏摺的抬頭卻是致政事堂,一般而言,節度使是向皇帝負責,當皇帝只有兩歲時,政事堂便是最高權力機構,郭子儀向政事堂彙報也無可非議,但現在除了政事堂之外,還有一個天下兵馬大元帥,這其實就是文武分家,文由政事堂管轄,武由大元帥過問。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來,作為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應該向大元帥李慶安彙報軍方的事務,而不應該是向政事堂彙報。

至於兵部,它只管軍官累功升遷和內地府兵,當內地府兵徹底敗壞後,兵部也就成了一個擺設,軍官累功升遷也是各地節度說了算,兵部不過是進行一下補登記。

裴旻不知道郭子儀的真實用意,在沒有和李慶安事先商量之前,他很謹慎,擔心自己會越權,便把奏摺又還給了郭子儀,笑道:“老將軍重視屯田,減輕朝廷負擔,令人佩服,前幾天大元帥趙王殿下還告訴我,他對朔方軍的補給憂心忡忡,讓朝廷準備軍糧,想不到我們的擔心竟是多餘。”

裴旻說得很含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