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爭執的土地都是大唐的羈糜州或者是藩國,吐谷渾、党項等地區,而大唐在天寶七年佔領了石堡城、青海以及大非川,我們並沒有什麼異議,但後來唐軍佔領的黃河以西的柏海、烏海及積石山地區,這些都從來是吐蕃人的本土,我們希望大唐能以對等原則,將柏海、烏海及積石山地區歸還吐蕃,大唐和吐蕃是甥舅之國,為此,我們願意與大唐重新會盟,世代友好,永不再戰。”
達贊頓素說得既慷慨激昂,又態度誠懇恭敬,就彷彿在說一件合情合理之事,可事實上,這件事簡直荒謬之極,吐蕃沒有侵佔唐王朝的本土,並非是他們不想侵佔,而是他們暫時沒有這個機會,唐王朝在吐蕃人擴張之初,便河隴地區部署了重兵,如果沒有這些重兵防禦,吐蕃人早就打到長安來了。
現在他兵敗了,土地被佔了,他便理直氣壯地要唐軍撤走,天下哪有這種只許他防火殺人,不許別人還手的道理。
儘管達贊頓素提的要求荒謬,但大唐王朝並沒有因此就斷然拒絕,他們要就事論事,駁斥達贊頓素的觀點。
裴旻站起身,拱拱手道:“使臣閣下,有幾件事我需要和你說明一下,第一,並非是你說的那樣,吐蕃從來沒有進攻大唐本土,天寶八年,南詔與吐蕃結盟後,吐蕃軍便越過雅州和茂州,向大唐腹地的蜀州和成都大舉進攻,掠走漢人男女一萬兩二千人,至今未歸還,天寶九年,再次進攻成都,和劍南軍在成都屬縣犀浦縣大戰,吐蕃軍毀城殺人,大唐軍民死傷四千多人,至於侵佔安西四鎮這些明顯是唐朝直屬領地的城鎮,我就不多說,你怎麼能說吐蕃從未進攻過唐朝本土,或許是貴國健忘,但我們大唐人從來就沒有忘記過。”
達贊頓素被駁斥得滿臉通紅,他連忙解釋道:“我說的是佔領,而並非一時入侵,戰爭期間雙方都難以把握,偶然越界也不能作為定論。”
“那好,我再給你說,劍南的松州、當州、靜州、恭州等地向來是漢人党項人混居,建有州府縣衙,大唐朝廷在此收取稅賦,對大唐朝廷而言,這就是我們的本土,可是這些州縣都被吐蕃佔領,至今未歸還,貴國想要回烏海、柏海等地,可以,我也願意歸還,但作為你所說的對等原則,貴國也應該將你們佔領的劍南十八州土地悉數歸還大唐,我以為這才能豎立有誠意的會盟,否則今天刻碑,明天進犯,會盟還有什麼誠意可言,貴國的信用和誠意,我們是領教得多了。”
裴旻的駁斥引來了一陣會意的笑聲,而且裴旻也把大唐的態度說得很清楚了,想要回土地可以,那就雙方坐下談判,以土地換土地,各自把佔領的土地還給對方,以大唐的心胸寬博,還會在談判中進行讓步。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不管達贊頓素準備再多的資料,不管達贊頓素再是從什麼億萬裡之地迢迢而來,不管他再怎麼有誠意,再說得怎麼天花亂墜,只要他根本出發點錯了,他的話就不值一提,裴旻就麼三言兩語便可以駁倒他,因此他出使大唐根本就沒有帶公平正義而來。
達贊頓素的臉一陣紅一陣白,被駁斥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話說到這個程度,談判的必要已經沒有了,他並沒有得到返還劍南土地的授權,自然就無法談下去了。
達贊頓素暗暗嘆息一聲,明天他就可以回去了,他乾笑一聲,又躬身向皇帝李適行了一禮,道:“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這次出使大唐有兩個目的,一是希望大唐將柏海、烏海的土地還給吐蕃,其次就是為了表達我們贊普對大唐的敬意,我們贊普特地備了薄利一份,交給皇帝陛下。”
他一擺手,一名副手走上前來,他的手中端有一個大盤子,盤子裡是幾色禮物,金胡瓶、金盤、金碗、 瑪瑙杯各一隻,另有羚羊和犛牛尾一條。
一名侍衛將大盤子接了過去,這時,李亨笑道:“今天只是覲見,敘一敘唐蕃兩國的甥舅之情,使臣閣下可以看看我大唐的風貌,等過幾天,我們也準備回禮,再送使臣回國。”
“多謝監國殿下,多謝皇帝陛下,多謝各位相國,今天煩擾各位朝務,我就此告退!”
“送吐蕃使者回館!”
……
吐蕃使臣走了,由於沒有談判的計劃,朝臣們也沒有必要開會商量什麼,便也各自散去,這時,大殿裡只剩下李亨和李適二人,自從李適登基以後,他們祖孫二人還從來沒有單獨呆過,儘管李適暫時還不能行使皇權,對李亨沒有什麼威脅,但李適在八月初五朝會上的表態著實令李亨有些擔憂,這小子不但不遵守朝會規矩,擅自做決定,而且他竟然支援李慶安,他是不是聽到了什麼傳聞,或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