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孩兒不孝……至從上次與高陽成婚離開長安之後,就再沒能踏足中原。”秦慕白也是無奈,只好道,“但我們一家從此定居西域,那裡也將成為我們的第二故鄉。等到安頓下來,我再選風水寶地將父親安葬。從此,我秦家也就以西域為根了!”
與此同時,長安皇城的太極殿上,正在舉行一項鄭重莊嚴的儀式。
——李恪,加冕封嗣!
在李勣回朝後不久,這件拖延了許久的大事,終於提上了日程,並正式舉行。
李世民下召,賜封吳王李恪為太子,並親自為他加冕。豔照高照,文武百官一應到場,彩旗飛揚金甲奪目,歡呼雷動。
既然已經立了李恪為儲,那麼相應的,就要組建一套文武臣僚的班子,來輔佐李恪。在這一點上,李世民可謂費盡了心機。
首當其衝的,就是貞觀第一臣長孫無忌。此前,他就是李恪最大的阻力。為了調和他與李恪的關係,李世民公開的、私底下都費了不少心思。這次立儲,他除了讓長孫無忌繼續擔任司徒與尚書佐僕射外,還特意封他為太子太師——成了李恪的老師!
另一位重臣房玄齡,被任命為太子太傅。
軍方第一首腦李勣,任太子太保。
褚遂良,馬周等一輩朝堂重臣,分任左右春坊要職;原有吳王府長史權萬紀,任太子詹事,相當於東宮事務大總管,仍舊左右輔佐李恪用事。
歸朝的關西大軍,重新組建為兩衛直嫡於皇帝的大軍——左右龍武衛,常年拱衛長安。
薛仁貴因戰功卓著,被賜封為冠軍大將軍(三品勳官)並實授右龍武衛大將軍,統領帝都最精銳的一支皇家戰野御率,成為了長安的守護神與大唐第一戰力的象徵;龐飛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大將軍,統領皇城御林軍,鎮守大明宮與太極宮。
值得一提的是,歸朝後的關西軍眾將,除了在十六衛中擔任要職,還各自掛封太子東營六率的統率,全都歸納到了李恪麾下。
如此,以李恪為中心的一套暫新的朝臣班底,就此形成。
直到加冕儀式與各項冊封結束,眾臣才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為何今天,隻字沒有提到一個本該是最重要的人——
秦慕白?
……
太子加冕後僅僅十日,朝廷下召,命李恪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李道宗為副總管,征討遼東!
薛仁貴、李大亮、尉遲敬德、程知節等一幫大將,率左右龍武衛、左右衛共計三十萬大軍,隨李恪麾下,即日出徵!
別出心裁的,李世民讓長孫無忌擔任李恪的行軍長史,一同前往遼東。房玄齡這個大唐管家,依舊從後總督糧秣。龐飛被派往登州督造海船,總督大唐的水師同屬李恪麾下,跨海協攻輔助。
臨出征前,李恪去往後宮與李世民拜別。
“父皇,兒臣明日即將出徵了。”李恪說道,“此去遼東,關山萬里時日長久,不知何時才回來侍奉父皇。還請父皇多作歇養,保重龍體。”
“朕心中有數。”李世民說道,“你跟朕提的那件事情,朕思之再三,決定還是按你提議的做。”
李恪心中一動,說道:“是指封秦慕白為郡王爵的事情嗎?”
“沒錯。”李世民輕皺了一眉頭,眼中卻是綻然一亮,說道,“朕登基前後的幾年,將我李家的皇族王爵都削了不少去。從此,除了歸降的異國可汗頡利、棄宗弄贊等人,大唐再未封授過任何一名異姓王。此前你提議封秦慕白為王,朕一口便回絕了。但事後朕思之再三權衡利弊,為了西域的長治久安,為了大唐征討遼東沒有後顧之憂,朕決定,還是封秦慕白為王!”
“父皇英明!”李恪心中略喜,拱手拜道,“大唐西域初定,格局不明人心不穩,需要一根頂梁大柱方能擎起這半壁江山。雖然蘇定方等人能力卓著,但他們在西域的名望卻還不足以服眾,尤其是那些異族酋長與各族的百姓,他們只認‘真神之子’秦慕白。現在秦慕白已經辭官沒了實權,封他為王,卻可以穩定西域人心。再者話說回來,慕白本就是駙馬皇戚,加之功高蓋世,封為王爵也並不為過。”
“你說得對。”李世民也點頭認可,“其實規矩都是人定的。至漢朝不封異姓王以後,各朝各代一般都承襲這樣的做法。但秦慕白這樣的人,封為王爵也不為過。如果將來有人能做出他那樣的貢獻、達到他的高度,也就夠得上資格封王。否則,哪怕是李家沒有封王的人,也都給朕乖乖的閉嘴!”
李恪心中長吁了一口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