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部分(3 / 4)

小說:長安風流 作者:生在秋天

大將軍。秦家長子秦通,襲秦叔寶爵祿,封翼國公,食五百戶,拔右衛大將軍。封百騎監副令秦斌為昭應候,食三百戶。二人各賜良田百頃,金五百,珠十斛,僕三十,緞二百匹。秦通承父勳門,立戟十二,以昭秦氏之大功於社稷!秦家主母劉氏,育兒有功持家得法,封一品胡國夫人,食兩百戶。賜珠十斛,緞百匹,婢十人,從此皆由國家供養,使老夫人怡養天年。”

“微臣叩謝皇恩!”秦通兄弟倆慌忙出列跪謝。

“秦慕白……”李世民停頓了一下,說道,“爵加一等,勳列二品。至於職官與其他賞賜,待其回朝述職,朕再行親封。”

眾臣聽了無不驚歎錯諤!

爵加一等,秦慕白已經是藍田候,再加一等不就是公了?從此,秦氏一門三公,炫赫無比,就連長安望族韋杜兩家都無可攀比啊!

因軍功而勳列二品,那就是“上柱國”。開唐以來,除了今天李世民追封秦叔寶為一品鎮國大將軍的勳官,上柱國已是十二轉勳官中的最高階!曾經,秦叔寶在世時就是上柱國。

爵位與勳略已是如此的登峰造極,不難想像,假使秦慕白歸朝,必定官拜大將軍,而且很有可能是近來皇帝陛下新創的兩衛精銳親勳——左右龍武衛大將軍之一,位居十六衛大將軍之首!

至於入主閣部成為大唐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宰相,看來對秦慕白來說也是水道渠成的事情了。因為眼前局勢已是十分明朗,吳王被立為太子是遲早的事情。如果這世上還有一個人能做為新太子的左膀右臂,那必是秦慕白無疑!

這樣的軍界翹楚,如果不入主閣部成為宰相,再兼任“太子太保”或“太子少保”之類的職務,才是最大的不合理。

如果是這樣,那麼,至此朝堂之上如同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洗牌,以即將入主東宮的李恪為中心,文官仍是長孫無忌一派,武將以秦慕白為首的關西軍眾將,與以往軍界的首腦李勣、尉遲敬德、李道宗等輩,都將緊緊圍繞新太子李恪,組成新的朝堂班底。

與以往相比所不同的是,太子李恪已是一枝獨秀,再不存在因為奪嫡立儲一事,而形成朝臣分野。魏王一把火自焚,也保全了許多曾經跟隨於他的黨羽,不至於在李恪歸朝之後,再激發慘烈的派系之爭、導致過多的流血與清洗。

從某種意義上講,魏王臨死,總算是為身處驚濤險境中的大唐,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唐的江山神器與東宮根基,在一系列的巨大動盪與危機之後,有驚無險的歸於平穩。

眼前這個局面,也許,正是李世民一直想要的。為此,他才不惜……剜肉補瘡!在親情與霸業之間,他再一次——選擇了霸業!

只不過,魏王的自焚不在他計劃之中,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這個變數,再度在李世民的心頭,狠狠的宰了一刀!

現在,只等皇帝李世民宣佈李恪立為太子,歷時多年的東宮之爭,就該塵埃落定。

只不過群臣心裡都清楚,要立李恪為太子,雖是大勢所趨,現在仍不是最佳的時機。最起碼,要等秦慕白與關西軍回朝之後,再定此事。

原因很簡單,要組建新的朝堂班底,以李恪為中心建立新的文武派系,秦慕白的角色至關重要。他將成為李恪身邊最有力的臂膀,舉起軍方的旗幟站在李恪身邊,維持這一次東宮立儲的穩定。

這就像是要栽下一顆新樹,除了先要挖坑,還要埋下新的土壤維持樹的根基。

而秦慕白與關西軍,就是李恪的第一抔土壤!

至於文官一系反倒是一目瞭然,李世民仍然在世,長孫無忌就不可能被放棄或是被清洗。只不過,李世民還得花點時間來說服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反恪派”,並讓李恪與長孫無忌握手言和。

現在大家都明白,為何當初吳王遇刺皇帝氣急攻心發了急病;而魏王自焚,皇帝陛下雖然傷心欲絕,卻要硬撐著出來主持大局了。

或許,皇帝陛下心中早已認定李恪是未來太子人選;再者,現在正處於大唐政局“破而後立”的節骨眼上,如果皇帝再一病不起不理朝政,那麼,大唐的朝廷可就真的“破”了。大唐的未來,必將陷入無止境的混亂之中,再無起死回生的重“立”可能。

正值喪子之痛的李世民,在這一刻,不得不拋棄了自己做為一個“父親”的身份,從而無可迴避的肩負起一位帝王的使命。

至於他心中的滋味,恐怕永遠也只有他自己一個人,能夠體會了。

……

“下旨,請關西軍主帥秦慕白,與麾下眾將士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