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部分(2 / 4)

小說:長安風流 作者:生在秋天

子要納妃自然是高興,但也提出了疑問,與權萬紀所慮相差無二。李恪開解數語,楊妃便也就釋然了,只是要李恪必須遵求父皇首肯才行。

李恪便將李世民的原話說給楊淑妃聽了——“朕這一關,你算是過了。但是,還得你母妃和秦家的人同意啊!”

楊淑妃聽後,卻如同當頭被淋了一桶冷水,熱情與欣喜瞬間冷了下來,神色間還添了一絲憂色。

“怎麼了,母妃?”李恪好奇的問,“父皇都同意了,母妃還有何憂慮?”

“恪兒啊,這麼多年了,你還不瞭解你父皇嗎?”楊淑妃面露憂色的道,“你父皇說這話,只是不好當面拒絕你,損你顏面。以他的性情,他若是同意,當場就會許諾賜婚,並著令有司操辦了。因為他知道我這個做母妃的是肯定不會有意見的,秦家也肯定不會拒絕。如今,你父皇卻是不露形跡的借我與秦家的名義巧妙推搪一下,言下之意,就是此事還需得緩上一緩,並不適合在這時候操辦。以免,造成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看來,父皇也有諸般顧慮……”聽聞母親的話語後李恪陷入了沉思,片刻後說道,“母妃,皇兒懂了。大概是父皇招我回京調往蘭州監軍,已經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如果皇兒此時迎娶秦家之女,無異於火上澆油。父皇最看重的,是朝堂的穩定。相比之下,皇兒的婚事只是小事一樁了。”

“恪兒,為娘聽說陛下要調你回京前往蘭州之後,幾夜睡不著覺,心驚肉跳。”楊淑妃娥眉輕鎖低吟道,“你可知,這是為什麼?”

“皇兒讓母妃擔憂了……”李恪頗為自責的上前來,攙住楊淑妃的胳膊動情的道,“皇兒知道,這幾年來母妃在後宮過的日子很悽苦。一切都是皇兒不孝,是我此往太過驕縱放肆鋒芒畢露,讓外人對我們母子諸般猜疑與忌憚。當初皇兒之所以願意捨身前往高麗,也是想讓母親過一些安寧的日子。到了外面皇兒十分思念母妃;這一回來,卻又引來風波無數……皇兒,無奈啊!”

“哎!……”聽到恪這一番發自肺腑的感傷之言,楊淑妃閉眸搖頭而嘆息,幽幽道,“這也許,就是我們母子的命數。江山更易鼎革故新,為娘身為前隋的公主能活到現在並生下你們兄弟倆,已經是萬幸了。為娘已是十分知足,並無其他奢念。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你這一回來,朝野內外後宮之中,無數的眼光又投到了我們母子身上。恪兒,聽為娘一句勸。你現在不要去秦家提親,更不可以馬上操辦婚事。今日出了這含冰殿,你馬不停蹄即刻奔往蘭州,片刻也不要停留。”

“母妃……”李恪茫茫然的看著他母親,傷感的道,“皇兒多時未見父皇與母妃,只想在長安多留一兩日,多看自己的親生爺孃幾眼,這也有錯嗎?”

“有錯……”楊淑妃轉過身去,話中已有哽咽,“你要盡孝,旁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會想,吳王得蒙重用風風光光的回京了,他要翻身了,他的野心就要實現了。他們會認為,藉助蘭州之戰的名義,眼下正是你網羅門客拉籠助力的大好時機。你知道,朝野上下有多少人盯著蘭州之役嗎?在他們看來,這就是一個升官發財的大好時機。哪怕是在你吳王麾下討一個馬前卒的小差事,將來論功行賞也定能平步青雲。因此,縱然你不去網羅拉籠別人,也會有很多人來巴結招惹你。所以,我的恪兒……你還是快快離京吧!”

“娘!……”李恪悲愴的大叫一聲跪倒下來,抱住他母親的雙膝泣不成聲的道,“你的恪兒從來沒想過網羅誰、拉籠誰!我思念父母懷念故土,我深愛我的霜兒!我好不容易回了長安,就想把我深愛的女子娶進門來,讓父母分享我的快樂與幸福,這也是錯嗎?”

“提親納妃的事情,等你離京之後為娘會替你暗中操辦。”楊淑妃已經潸然淚下,依舊是背對著李恪,低吟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秦家家主翼國公新喪,為人子女應當守孝現在不宜提及婚事。再者,長兄如父,現在不管是秦家嫡長子秦通還是霜兒的親哥哥秦慕白,人都不在長安,遠在蘭州。這棕婚事也需得秦通與秦慕白首肯才行。所以,為娘在長安替你請媒提親;你去了蘭州,還得要當面向秦通與秦慕白下聘求親才行。何時你們打完了仗重回長安……何時再操辦婚事。”

李恪無言以對,只是緊緊抱著楊淑妃的雙膝,閉目流淚。心中暗忖道:現在我終於明白父皇的話中之意了……要讓我母妃和秦家的人同意,言下之意就是要按這些約定俗成的婚娶規矩來辦。說白了,就是讓我先去蘭州,再議婚事!

“去吧,恪兒……國事為重。”楊淑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