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第10頁:

本書致力於中國現代國家的構建。現代民族國家是迄今為止人類創造的最有效的政治組織形式。參見[美]羅伯特·吉爾平:《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宋新寧、杜建平譯,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3頁。中國從傳統國家轉向現代國家的構建,始於19世紀末的維新變法和清末新政。對於滿清這樣一個傳統王朝來說,其傳統政治結構無法容納、吸收和整合現代性因素,因而使自己在現代國家的轉型中垮臺。國民黨和共產黨相繼成為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兩個主要〃能動者〃。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的孫中山(1866…1925)是中國現代國家構建思想的第一位完整表述者。他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中國現代國家構建新的意識形態,所謂民族主義,是要解決民族矛盾,實現民族獨立,確立現代國家主權;民權主義是要解決政治矛盾,實現主權在民,確立現代國家合法性基礎;民生主義是要解決社會矛盾,實現民生幸福,確立社會和諧。孫中山還提出了五權憲法與權能分治的憲政主張,他認為〃政是眾人之事,集合管理眾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權,政權可以說是民權。治是管理眾人之事,集合管理眾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權,治權就可以說是政府權〃《孫中山全集》第9卷,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47頁……人民有選舉權、創制權、複決權和罷免權四項民權,政府設定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和監察院五項治權。秉承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的中國國民黨,在構建現代國家的過程中遭遇內外交困而最終在中國大陸失敗。︰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繼之而起的是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共產黨。作為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強大能動者,共產黨在構建現代國家的過程中有得有失。首要的一點是,共產黨以一個空前強大的政黨,阻止了自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和政治的解體,重新確立了中央的強大權威,在國際社會中確立獨立的國家主權,基本完成了民族—國家的構建。同時,在以蘇聯模式為藍本的民主—國家構建中,中國又倍經曲折。1978年以後,中國開始進入最全面的現代國家構建過程。國家構建是國家透過制度化建設調整國家與社會、市場和個人及其相互關係合理化的過程。理性化和民主化被認為是國家構建的基本目標。參見楊雪冬:《市場發育、社會生長和公共權力構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4…25頁。不過,鄭永年提醒說,經驗事實表明,在一個國家尚未具備民主化所需的最低制度條件時,民主化經常導致國家解體。因而中國的國家構建最重要的是從實際政治情形出發,對現行制度進行激進式的重建,在確保國家生存的基礎上,實現民主政治轉型。參見鄭永年:《政治改革與中國國家建設》,《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2期。北京大學政治學教授李強認為,中國政治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是構建現代國家,而構建現代國家又面臨著在解構全能主義國家的同時,實現現代國家構建的雙重任務。李強:《後全能體制下現代國家的構建》,《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6期。徐勇教授對現代國家建構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作了分析,認為民族—國家與民主—國家是現代國家建構的兩個特性,在歐美國家,民族—國家與民主—國家的建構是同步的,而在中國這類後發國家,不僅民族—國家與民主—國家的建構不同步,而且會產生矛盾。因而中國在實現民族—國家的建構之後,還有一個民主化的過程,以完成民主—國家建構的任務。參見徐勇:《現代國家建構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期。歷史經驗表明,〃現代民族國家的政治制度愈是民主化,巨大政治災變的必然性和機會就愈減少〃參見《伯恩施坦言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6年版,第73頁。

第11頁:

本書以農民的公民權利為指標觀察中國的現代國家構建,將農民、地方國家(LocalState)、中央國家(CentralState)三位一體結合起來進行實證研究和理論分析,並在民族—國家與民主—國家二維視角基礎上拓展為三維視角,即增加公民—國家這一重要視角,提出建設與發展公民權的能力是現代國家構建的基礎和核心,從而在理論上和實踐中推進中國的現代國家構建。

二研究的回顧與評述

深厚的知識儲備與寬廣的學術視野,對於一個優秀的學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我常常對那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博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