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使中國第三代改革者登上歷史舞臺,中國改革進入第三波。筆者將中國改革30年來分為三個階段三大波,並相應地將三個階段的改革者分別稱之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改革者。在正在推行的第三波改革中,已經出現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執政能力、和諧社會、免徵農業稅、糧食直補、新農村建設、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醫療、免費義務教育、改善民生、公平正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服務型政府等新的改革關鍵詞。從2004年提出取消農業稅到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中國終結了2600年來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億萬農民由衷地感到高興〃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2008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頁……取消農業稅,成為第三波農村改革中的標誌性起點。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提出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確立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參見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07年10月15日),《人民日報》2007年10月25日。這些新的執政理念和改革舉措,成為中國改革第三波中受人歡迎的新亮點,它使人感到中國正在逐步走向有利於農民公民權發展的正常軌道。展望中國的未來,一個公民權發展的時代正在到來。長久以來我心中渴望每個農民都享有平等而充分的公民權的夢想,正可能一步步地變為現實。對此,我深感欣慰,並充滿著新的期待。

第8頁:

著名政治社會學家李普塞特(SeymourMartinLipset,1922—2006)指出:〃一個人的經驗和穩定感越少,他越可能支援簡單化的政治觀點,越不可能理解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越不可能支援寬容的基本原則,越可能感到難以領會或容忍政治變革的漸進主義思想。〃[美]西摩·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會基礎》,張紹宗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8…89頁。學者可以激憤,但學術研究必須冷靜而理性。為了探索農民問題的根源並促進農民問題的解決,我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選擇以公民權為視角,對農民問題進行了長期的苦苦思索和理論追尋。理論來源於現實,也服務於現實。已有的理論研究大大拓展了人們的視野,但在解釋中國農民問題上,似乎還不令人十分滿足。滯後於現實的理論,勢必成為發展的桎梏。放眼世界,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民族—國家,公民權的保護和實現程度通常也比較高。公民權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發展的基本指標。展望中國的未來,一個公民權發展的時代正在到來。長久以來我心中渴望每個農民都享有平等而充分的公民權的夢想,正可能一步步地變為現實。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一個人有責任不僅為自己本人,而且為每一個履行自己義務的人要求人權和公民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6頁。如何不斷提高中國農民享有人權和公民權的水平,這是我理論追尋和學術關懷的基本訴求。

〃沒有一個偉大人物沒有德行,沒有一個偉大民族不尊重權利,因為一個理性與良知集合體怎麼能單憑強制而結合起來呢?〃[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譯,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第272頁。我一直珍藏著托克維爾(Tocqueville,1805—1859)這句名言,因為我始終堅信,對於中國這個偉大的民族來說,終將走向公民權的時代。相關討論,參見[美]路易斯·亨金:《權利的時代》,信春鷹、吳玉章、李林譯,知識出版社1997年版;夏勇主編:《走向權利的時代——中國公民權利發展研究》(修訂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這正是我選擇農民公民權問題作為研究選題的主要緣由。

本書致力於農民公民權的發展。農民問題長期以來是中國的根本問題。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澤東在32天的時間裡,實地調查了湖南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縣,指出了〃農民問題的嚴重性〃參見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3月),《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頁……1940年1月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說:〃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農民,這是小學生的常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